每個人都是桃姐 - 高慧然

每個人都是桃姐 - 高慧然

有朋友看完了《桃姐》之後說,最大的感觸是老了以後一定不可以進老人院。朋友說,日後年紀老邁了,或許會跟幾個朋友住在一起,大家夾錢請看護,然後互相陪伴。
說這話的朋友是四十多歲的業餘賽車手,龍精虎猛,正值壯年,想必只是一時感觸。但老年及病痛,終究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問題。有說電影《桃姐》中的老人院其實已經過美化,現實生活中,香港的老人院環境更加不堪,也沒有電影中老人院的人情味。
年老不可怕,可怕的是病痛。若生活不能自理,必定尊嚴盡喪。如果要靠陌生人及看護來照顧,更加度日如年。住進老人院,生活環境及人際網絡全部改變了,人到老弱病痛的時候,重新適應環境、適應人際關係,是精神折磨。朋友設想的老年生活,親朋好友住在一起,彼此有交流,保障了精神生活,而夾錢請看護,則解決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頓,聽起來設想完善,只是人世間,朋友難求,同年同月同日病的朋友更加難求。
《桃姐》創造票房神話,除了平凡人的平凡故事觸動了平凡觀眾的心弦,更主要的原因是,桃姐探討的主題:如何走過人生最後那段最艱困的路,引起了大眾共鳴。都巿中,不管有沒有親戚朋友,每個人心底裏都是寂寞的,無親無友孑然一身的桃姐,如何走那段路,就更加容易引起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