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視障人士看電影,原來並非天方夜譚。為令視障人士能夠與視力健全人士一樣,欣賞電影、電視等文化節目,香港盲人輔導會自去年七月起,與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合作,舉辦「專業口述影像訓練工作坊」,培訓專業口述影像人員,以聲音代替影像。其後舉辦的15場口述電影欣賞會深受視障人士歡迎,單是兩場《桃姐》放映會已吸引400名失明人士參與。
失明人士單永生指,以往看電影要「估估吓」,靠自己構想畫面,「聽廣東話還好,但其他語言就更唔明」。後天失明已十多年的許智宏則稱,失明後偶爾會陪太太看電影,但感覺自己像局外人,雖然太太不時為他形容畫面,「但都唔會講太多,費事嘈親隔離,好多時只係靠自己諗,未必好清楚發生咩事。」他們皆認為口述影像員繪影繪聲地描述電影情節和畫面,讓他們能更盡情地享受電影。
藉藝術文化融入社會
口述影像學員方競生稱,很高興能令後天失明人士重拾久違的樂趣,藉藝術文化重新融入社會。另一學員梁凱程指,口述影像員本身亦有得着,「平時睇戲好多細節位會視而不見,但口述影像時為咗想聽眾吸收多啲,自己會睇得仔細啲,電影嘅了解更深入。」
香港盲人輔導會主席羅德賢稱,口述電影服務令視障人士能克服障礙,透過口述影像員與視力健全的人享受電影,減低彼此間的文化差異,體現共融精神。她期望演藝界人士繼續支持這項服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