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股評人及企業總裁W吃過「業績飯局」,離開賽馬車會後,走在皇后大道中上,還只是下午一時三十分左右,往時才在食肆內等緊甜品,時間尚早,就在街上漫步行到夠先至返回寫字樓。拆開幾日未睇嘅一份郵件,原來係新亞生活月刊,內有好介紹,不妨講吓,一啲已對特首政治講到厭,聽到厭嘅朋友,有空不妨出席,學習新知識,滌洗心靈,暫時逃離中環嘅污染空氣都好吖。
新亞書院第二十五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今年請到中國藝術史專家,鑑定真偽之權威鑑賞家傅申教授主持,第一講:「書畫船──流動的畫室」已在三月廿五日講畢;第二講在三月二十八日下午四時三十分中大祖堯堂舉行,講題係「乾隆丙寅──乾隆鑒藏書畫的豐收年」;第三講:「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火前本全貌」及「臺北故宮唯一黃公望立軸真跡〈九珠峰翠〉的鑑定」,在中大逸夫堂舉行,由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利榮森中國文化講座教授屈志仁主持。
講題甚為專門,左丁山完全不懂,對中國書畫藝術有認識,有興趣者先至有資格一窺堂奧,聽權威專家之言。
第四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嘅題目就容易啲聽得明噃,新亞請來余英時入室弟子、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現時統理台灣人文研究嘅王汎森院士/教授主講,第一個講座在三月三十一日下午三時於尖沙咀香港歷史博物館地下演講廳舉行,題目係「近世私人領域的公開化──明清的修身日記、蔣介石的《省克記》及其他」,第二講於四月三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在中大祖堯堂舉行,題目係:「煩悶的本質是什麼──主義與私人領域的政治化」。咦,呢個講題夠晒吸引,我地平時不免有煩悶時間,究竟學術上,甚麼是煩悶?王汎森院士以此作專題講述,定有瞄頭。上星期二中午,陶傑突然來電:「怕唔怕悶呀,我在海港城Level2畫廊開畫展,直至四月,得閒不妨嚟睇吓!」陶傑平時寫稿似車衣,何來時間繪畫?佢有作品展覽,左丁山又唔怕悶,去睇吓都好,於是黃昏時候乘天星小輪過海到海港城,已見不少陶傑粉絲雲集在畫廊內。一睇之下,原來有不少作品係陶傑在十六十七歲時嘅灣仔街頭速寫,近年之歐洲旅遊小景,睇落真係冇晒煩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