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爺敗了,簡短的落選演說,雖不精采,卻亦未至於太差,該道謝的道謝了,該重申的重申了,算是平實,徹頭符合唐公子的行事性格,而那幾滴在眼眶裏打轉的淚水,適時替演說添加了分數,使人對他的低票處境隱隱有了哀傷。
然而哀傷充其量只會使人對少爺有所「尊重」,如欲向前多行一步,使「尊重」昇華為「尊敬」,他尚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需要做。
例子?他不是說過「會在不同的崗位上繼續服務香港市民」嗎?不也說過願意推動香港「爭取2017年落實普選」嗎?這便是了,這都是他最能付出的關鍵,環顧香港,審視特區,沒有人比他更適合於這個民主崗位上出力貢獻了。
也唯有如此,他才有機會在香港政治史上成為一個最傑出的「失敗者」,這樣的「失敗」,其實等於另一種形式的「成功」;或者換個說法,這是成為「成功的失敗者」的唯一機會,端視他肯不肯去做,願不願去做。只要肯只要願,他就能。
我說得如此堅定,只因大家都已開始看見他的脫胎換骨了。在選戰後期,眼見形勢不妙,他着急了,他豁出去了,於是在辯論台上虎虎生風,正是這份勇氣讓他撕破假面,幾乎是從政以來首次正直發言,因此少了支吾、多了慓悍,讓人實在地感受到他壓抑已久的政治力量。如果他願把這力量繼續發揮,跳出來,像替港英殖民政府為虎為虐多年的陳方安生一樣,改投民主陣營,勇闖民主道路,「尊敬」二字必能成為他的光環。
別做北京的唐英年。要做香港的唐英年。做個成功的失敗者。唐公子,大家在看着你。
(編按:蔡瀾先生因事請假,其間暫由馬家輝先生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