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幣中間價上周雖曾創歷史高位,但市場自總理溫家寶下調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後,對人民幣走勢更加看淡,反映人民幣前景的不交收遠期合約價(NDF),過去一周,從短期至一年期,較現貨價全線出現溢價(即貶值),其中指標性的一年期不交收遠期價,溢價擴大至逾200點子,換言之按現時看法,市場估一年後人民幣滙價將貶值約0.3%。
中間價反創新高
去年第四季,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價亦曾出現短暫貶值,但當時一年期溢價僅百多點子,沒有是次幅度大,滙商指出,內地經濟放慢及中港股市下挫,人民幣及港滙前景均有壓力,惟現實上人民幣真的貶值,可能性不高。
兩周前一年不交收遠期價,仍有約0.2%升值(折讓100點子)。中美領導人將於本周在首爾召開的核安全峯會上會晤,人民幣開市中間價上周五報6.2891,創滙改後新高。人民幣離岸價(CNH)亦較在岸價(CNY)再次出現倒掛情況,即更反映市場情緒的離岸價,弱於操控性較多的在岸價。
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表示,市場普遍預測年內人民幣升值前景不大,不交收遠期合約價從短期至一年期均全面出現溢價並擴大,以標誌性的一年期合約為例,上周五不交收遠期價為6.3285,較CNY現貨收市價6.3078溢價達207點子,較周初約100點子溢價亦見擴闊,即市場預測,一年後人民幣滙價較現水平貶值約0.3%。
儘管市場看淡升值,不交收遠期價反映貶值的可能,但他指,各界亦相信,現實中人民幣不大可能存在貶值空間,受市場少許恐慌情緒影響,人民幣中間價近日開市亦時強時弱,市場不排除與當局對人民幣弱勢的支持有關。
恒生銀行(011)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因人民幣升值期望消減,平盤活動及市場集中購買美元等因素影響下,令短期至一年期不交收遠期價全線較現貨出現溢價,惟即使如此,並不覺炒貶值概念而沽人民幣遠期的持倉盤大量形成,他亦相信,上周在岸中間價升破6.3,只是短期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