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梁振英強項是「房事」,政綱重點之一是「港人港地」,讓更多市民買樓「上車」,但為爭取商界選票,最終向地產商妥協,條件是當地產市場過熱才推行;另考慮推出低息或免息貸款計劃,協助中產家庭買樓。研究房屋政策的專家學者指出,「港人港地」政策違背自由市場原則,推行新政樓市無可避免衝擊樓價;一旦外圍經濟波動,甚至會重演負資產慘況。
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助理教授姚松炎指出,任何限呎、限量或「港人港地」的政策,也會扭曲市場,樓價必然下跌,「斷絕晒所有外來資金,房屋市場禁止外來資金投資,樓價馬上會跌。」若實行最極端的做法,全港的土地只限售予港人,「成個樓市會冧,隨時跌三、四成。」
他形容梁的房策「落實可能性好高,落實成功機會就好低」。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指出,現時內地及澳洲也有政策規定樓宇只可售予本地人,「港人港地」之議「不是壞事」,但此舉違背自由市場原則,需社會達至共識才可落實推行。
低息買樓恐造成「走數」
梁振英另一房策保點,是重推低息或免息貸款計劃,姚松炎指出不贊成重推貸款措施,「本來想透過借貸令到有人可以上車,最尾結果造成好多人『走數』,還唔到就破產、唔還。」
「八萬五」這個數字,恍如梁振英的政治「原罪」,無論他怎樣辯解,不少人還是把樓市大瀉、負資產燒炭算到他與董建華頭上;面對這些批評,梁振英有兩個「擋箭牌」:一是港英政府97年公佈的長遠房策文件,以示八萬五不是回歸後才誕生,特區政府只是蕭規曹隨;二是立法會文件,證明當年很多議員也支持八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