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面湯 - 蔣芸

體面湯 - 蔣芸

「藍天作鏡」中至少有九篇文章講張愛玲,作為極少數曾目睹祖師奶奶風韻的人,劉紹銘教授可算是她的知音人,初讀到時已百味雜陳,如今中華書局將它結集成書,讀來仍興味盎然。
在那篇「玩字兒」的「玩藝兒」中,(黃子平在序中說到劉教授擅長取題目,一個響亮的題目,文章已成功了一半,信焉。)提到趙元任翻譯阿麗思中一首打油詩,講的是體面湯:體面湯濃又黃,盛在鍋裏不會涼,說什麼山珍海味,那有這樣兒香……。
名為體面湯,顏色又濃又黃的,到底是什麼湯,不甚了了,何況是童話故事中的湯,或由花草煲成的神仙湯吧。卻覺得這湯的名字也取得特別好,從不知道體面兩字可以形容於一鍋湯的,體面,那一定內容豐富料子十足,又有益健康,色香味俱佳的湯吧。
許多家庭都用煲湯來吸引回家吃飯的人,粵人的煲湯合乎季節有食補作用,讓比較少吃住家飯的人得到滋補,一碗湯中感受到家的溫馨,或媽媽菜的愛心巧思,也常聽到留湯不留飯之說,即使在外用餐,那一碗湯還是不可或缺,代表着關懷與照料。
正因為體面湯只有一個名字,而無詳細的資料,給有興趣效法的人有更多想像與發揮的空間,坊間的私房菜或可以此為招牌湯,海闊天空任意搭配,只要真材實料,或葷或素都不打緊。或可喚醒嘴叼人士的味蕾,我心目中的體面湯一定不會是鮑參翅肚之類昂貴的貨色所製成,而是出人意表,又暖胃又暖心,嗒落有味綿且長的獨家製作,那是記憶中媽媽煲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