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主導北方資金南下 勢雄霸港經濟

政經主導
北方資金南下 勢雄霸港經濟

1979年李嘉誠收購英資大行和記黃埔(013),翌年船王包玉剛收購另一英資大行怡和旗下的九龍倉(004),兩宗收購標誌着香港華資的崛起,隨着中英就香港前途進行談判,華資全面取代英資,主導香港的政治、經濟。
殖民地年代有四大洋行:怡和、和黃、太古(019)、會德豐(020),今天香港有長和系、新地(016)、恒地(012)、新世界(017)。隨着代表本地財團、精英利益的唐英年落敗,而與內地官場,各大、小財團有千絲萬縷關係的梁振英成為新特首,北方資金勢必取代本地財閥,組成新的治港同盟。

借中聯辦關係插旗

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直言梁振英以他的專業經驗和公司在內地打滾多年,在內地地產界有好多朋友,他們一定會大舉南下,取代香港的舊勢力。
這些人與資金有好少部份是梁振英的提名人,其中一個梁振英的提名人是香港北方船務的高彥明,高在內地的其中一個身份是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河北省公司的黨委書記。有的是他在內地打滾多年的客戶,更多的是近乎隱形的、將會通過中聯辦從中分一杯羮。
不願透露姓名的商界人士表示,「梁振英唔一定識佢哋,但佢哋有個共同朋友,就係中聯辦。以中國海外(688)、中國遠洋(1919)為例,公司高層最起碼每月去中聯辦開會一次,公司內亦有人擔任黨委書記嘅角色。中國海外等近年已經成為政府工程嘅主要承辦商,將來佢哋一定更霸道。」另一商界人士指,有不少隱形內地資金已經在禁區插旗。
梁振英在他的政綱中寫明重視在港中資企業的貢獻,支持中資企業加入各類諮詢機構,令北方資金對香港的政治影響由枱底搬上枱面。《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