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大部分美國人不知道甚麼叫做飢餓。一齣以飢餓作大前提的電影,並沒有看到餓殍遍野的場面。可能我遲了五分鐘進場,開場抽籤決定少數人命運的群眾場面,那些人都不像三餐不繼、營養不良,只是攝影效果令他們顯得蒼白而已。可能我的性格喜歡鋤強扶弱,我對這些投資過億的荷李活片特別挑剔。珍妮花羅倫絲那圓潤豐滿的身材我就看不順眼,體能超強、經常劇烈運動的人,那會長出一身babyfat。看看《狂牛》的羅拔迪尼路,《擊情》的希拉莉史雲克,你就明白我的意思。科幻未來也不能脫離基本現實,否則就是不真實要扣分。
我沒有看過原著,只知道蘇珊歌蓮絲這小說非常暢銷,光是美國本土就賣出1,600萬冊以上,而且還有三部曲,我相信有其可讀性。但暢銷書跟賣座電影一樣,很受大眾歡迎,但不一定是最好的,亦往往不是我的一杯茶。看《飢餓遊戲》時,我一點都不enjoy,我的感覺是貼錢買難受。我其實很想全情投入,可惜,捱到散場,我沒有感動過,只覺得有被虐的感覺。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