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番最近樓市焦點由市區轉入新界,正是老樓上周在《爽報》專欄預期的需求走勢,無論是在市區無法找到合心水物業而轉北上尋樓,就連投資者亦加入搶貨熱,令到新界區貨源突然水漲船高,業主齊換來同一個反應,「吊高來賣」。
正因為多了一批無能力買市區樓買家,這批負擔新界樓迎刃有餘的新需求下,短短不足一個月時間,使新界各區內的樓價屢創新高。
這股新勢力推高樓價令本區市場競爭力增加,同時也令原區買家變成無能力負擔同區樓價,散播高樓價惡瘤,惡性循環下,能力邊緣上車客到現時為止仍只能望樓興嘆。
上周新地公佈屯門瓏門意向價高達1萬元,老樓預期開售時頂多平均每方呎8000元或以下,與1萬元相差兩成。雖然如此,仍未為同區換樓客可以負擔。
外區投資者水向低流,站在市區新樓樓價逼近2萬元一呎,屯門樓相對平一半以上,投資者當然增加入市興趣,之不過仍是以收租或儲貨居多,實質供應仍未如期流入用家市場,最後同樣變成有樓無人住的情況。
本地資金難撐升勢
值得留意的事,推動樓價主動權不再是內地客,是由本地資金作主導。與2007年開始的資金來源不同,鑑於內地人亦需要南水北調救自己在內地的資產,閒資回流內地,反而本地資金填補真空,升勢不會長久及幅度大,所以在下半月開始市區交投量放緩的原因,絕大部份來自市區買家轉投新界細價樓。
這股本地薑資金鏈,極受市場氣氛變化影響,資金亦不會在物業市場投放太多,始終受到兩年額外印花稅兩年變相禁售期影響,消耗力較難持久,亦意味當炒風炒到屯門區後,樓市升勢接近尾段。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