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危機15年前發生時,韓國公司債務過巨,陷入破產邊緣。韓國人愛國救國,排隊向政府捐出金飾的一幕仍然歷歷在目。
15年後,韓國不單止早已還清拖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債務,本身亦踏上一個新高階段。三星取代了Sony,成為銷量首屈一指的電視機品牌,也是唯一能與蘋果手機在激烈的競爭中分庭抗禮的手機品牌。現代汽車從岌岌可危的三流品牌,搖身一變成為美國及新興市場的主要汽車品牌。
在過去十年,若干因素支持韓國經濟攀上高位。韓國人及他們的公司在過去20年打下良好基礎。幸運也是韓國成功的重要成份,韓國公司適時在適當地方冒起,掌握了新興市場增長的契機。
韓產品滿足新興需求
韓國產品物有所值,正好滿足新興市場的需求。舉例而言,日立、卡特彼勒(Caterpillar)及小松(Komatsu)等重型機械製造商的產品公認檔次高但價格昂貴,新興市場未能承擔。然而,現代及斗山(Doosan)的挖土機則剛好質素良好而價格合理。
其次,新興市場強大的商品需求已導致新的船舶需求。韓國是全球最大的造船國家,韓國經濟從上述趨勢中受惠。
韓國一半的出口產品出口往新興市場,韓國經濟顯然大大受惠於新興市場不斷增長的需求。
然而,投資者必須在風險與回報中取得平衡。儘管韓國有上文所述的有利因素,韓圜兌日圓貶值亦有助韓國公司從日本公司中爭取到全球市場的市場份額。如果日圓兌韓圜開始大幅貶值,則要格外留神。另外,韓國成功的部份原因是填補了產品缺口,該缺口新興市場的公司的技術不足以填補,而發達經濟體的公司則不願意填補;不過,中國公司正開始在若干產品的設計及產品質素方面迎頭趕上。發達地區的公司也開始設計切合新興市場價格要求的產品。
無論如何,韓國的成功,正正反映亞洲國家在全球經濟急速冒起。除韓國外,中國經濟實力崛起,而印尼的出口亦表現強勁。於2012年,發展中亞洲經濟國家增長預計將維持於7.3%的高水平,而美國及歐元區之增長僅分別為1.8%及負0.5%。在歐洲債務危機以及美國經濟前景不明朗情況下,亞洲或是投資首選,投資者越早行動,作出妥善部署,更能掌握潛在較佳的收益及較穩定的組合表現。
德盛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