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駕追風飛機 實地探測風力港機師獨闖風眼

專題報道:駕追風飛機 實地探測風力
港機師獨闖風眼

一架港府飛機去年奉命追風進入熱帶風暴的風眼中心,直衝「海馬」漩渦周圍風勢猛烈的暴風牆,被如水瀑的暴雨打在飛機玻璃上,能見度跌至零,啪啪聲響更連引擎聲也掩蓋,海面只見船隻在巨浪中掙扎,如《驚濤駭浪》(PerfectStorm)的電影情節驚現眼前,當進入風眼卻突然一片晴空。機師梁敏超創下紀錄,成為駕駛飛機穿越南中國海地區暴風中心探測的第一人。
記者:呂焯均

全球氣象部門探測風暴和作出預測,主要靠衞星拍攝的雲圖來分析,但準確性不足,只有美國和台灣派飛機進入風暴內親身犯險,實地探測風暴的結構、風力分佈和實況,以及預測風暴走向。飛行服務隊一架捷流41型飛機於09年裝置一套追風儀器,去年6月熱帶風暴海馬由菲律賓吹向本港時,高級機師梁敏超奉命進入風暴中心,展開南中國海地區首個進入風暴中心的探測行動。當時海馬位於南中國海距離香港約400公里,估計風力達懸掛8號風球的時速63至87公里。
天文台根據衞星拍攝海馬雲圖的粗略分析,定出梁敏超的飛行路線,分別在1萬呎高空和1,000呎低空,穿越海馬的暴風範圍和風眼,從高低位置收集風暴數據。平日的飛行經驗是要避開暴風雨區域,直衝風暴是完全反常,22年機師經驗的梁敏超首先在1萬呎高空進入巨型暴風雨漩渦中,眼前即出現如一道風、雨、雲組成,看不到邊際的牆,「海馬的強烈風力範圍估計約100公里,入到去周圍就好似一幅風牆,不斷逆時針方向打過嚟」。

捷流41型去年6月飛進「海馬」的風暴中心。

機翼底部懸掛的探測器(箭嘴示),是探測風暴內實況的主要儀器。

忽遇湍流又突現晴天

飛機不斷強烈顛簸震動,感覺如汽車駛在一個接一個凹陷路面上。忽地又遇上湍流急墮,然後震動持續幾分鐘,停一停,又強烈震動起來。暴雨打在機身,令引擎聲響也聽不到,只聽到啪啪聲,雲和雨令眼前只是一片白茫茫,能見度零。他只能根據飛行儀器輔助飛行,並按機頭的雷達探測器探測到暴風雨最強烈地方,便扭轉方向盡量避開。十多分鐘後眼前一亮,飛機竟進入另一個世界,如處身萬里晴空之中,四周是盛夏的陽光包圍,上面見到蔚藍天空,雖然他知道風眼是平靜的區域,但從未親歷過,感覺特別真實。奇遇歷時約五分鐘,飛機又重投惡劣天氣中。

衞星圖拍攝得海馬風眼地帶沒有雨和雲,粉紅色線為飛行服務隊定翼機衝入海馬的飛行路線。
天文台提供圖片

驚險程度如電影情節

約35分鐘的航程,他才走出風暴,立刻又要從1,000呎低空再次衝入去,但這次再沒有晴空,反而要小心避免遇上湍流,隨時令飛機急墮而太接近海面,造成危險。今次他看到是海面上的波濤巨浪,船隻如小葉片被巨浪拋高拋低,毫無反抗力,讓他感覺到行船更加艱險,「同《驚濤駭浪》套戲嘅漁船畀巨浪拋起一幕好似」。同樣飛了35分鐘然後離開,任務完成啟程回航。
飛行服務隊今後會將飛機探測風暴列為恒常任務,捷流41型會在今年暴風季節再出動。明年投入服役的兩架龐巴迪挑戰者605噴射機,到時會取代捷流41型,日後會飛得更遠,以便在風暴遠距離階段,已預測暴風吹港的路徑,讓市民提早作防風安排。

話你知
海馬襲越南至少79人死傷

海馬去年6月中形成並橫過呂宋海峽,24日在越南北部沿岸登陸,在越南造成至少16人死亡、4人失蹤、63人受傷。本港天文台於6月22日掛3號風球,海馬為本港帶來狂風大驟雨,各區有超過170宗塌樹報告,其中港島司徒拔道一棵大樹塌下,壓毀一輛汽車,車內一名乘客受傷。慈雲山有一名男子被墮下的樹枝擊中受傷。本港有多宗塌棚及大廈玻璃幕牆受損事件,而灣仔有地盤發生泥牆倒塌,新界林村河有一艘舢舨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