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巴黎獨家專訪荷李活大道:波蘭斯基引爆躁狂爸媽戰

《蘋果》巴黎獨家專訪
荷李活大道:波蘭斯基引爆躁狂爸媽戰

由金像導演波蘭斯基(RomanPolanski)執導、琦溫絲莉(KateWinslet)與茱迪科士打(JodieFoster)這兩大金像影后主演的新片《躁爸爸狂媽媽》(Carnage),描述兩對父母為孩子在學校中打架而見面,釀成口角再演變成另一場紛爭,反映現代人的人性。日前本報特約記者在巴黎HotelPlazaAthenee跟波蘭斯基進行罕有的獨家專訪。

香港現正上映

記:記者 波:波蘭斯基
記:影片中只有琦溫絲莉、茱迪科士打、約翰韋利(JohnC.Reilly)和基斯杜化華茲(ChristophWaltz)這四名演員,每位都演得很出色,你是如何去選角?
波:當茱迪看到劇本時,她立刻答應演出,之後聯絡琦溫絲莉,她也即時答允了。我的經理人建議我找基斯杜化,他也很有興趣,最後便是約翰,他們都很合作,沒有刻意要表現自己。開拍前我們談了很多次,我也給他們看我的筆記,所以拍攝時很容易,我毋須特別去指導他們,讓他們自由發揮。

波蘭斯基難得在巴黎接受訪問,大談對法國及美國的愛。 記者LillyLui巴黎傳真

記者LillyLui直擊報道
(HollywoodForeignPressAssociation)

法國變紐約住宅區

記:《躁》片的背景雖然發生在紐約中產住宅區,差不多全片是拍攝兩對夫婦在一間屋的罵戰,拍得很有水準,但影片其實在法國製作,你有沒有掛念荷李活?
波:我會掛念我的朋友和洛杉磯的Nate'nAlDelicatessen餐廳!但一般電影製作方面,我則覺得一樣,在荷李活是主要的片廠製作,只在行政上有點分別。
記:你現在常逗留法國拍片,法國文化對你有甚麼影響?
波:這是我出世的地方,我的父母也在巴黎認識,之後我們便離開法國。我在波蘭攻讀電影時,已愛法國電影,也愛意大利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RobertoRossellini),反而沒太注意美國的電影,直至看到《大國民》(CitizenKane)我才對美國製作提起興趣。我一直愛看法國的喜劇和一些懷舊電影,法國在50和60年代的電影圈跟現在大有分別,最初我來到法國拍攝時,常跟尚盧高達(Jean-LucGodard)、杜魯福(FrancoisTruffaut)和查布洛(ClaudeChabrol)等導演見面,他們對我有很深刻的影響。

波蘭斯基(中)坦言跟四位實力演員合作不難,會讓他們自由地發揮。

《先禮後兵》
琦姐跟基斯杜化為兒子打傷茱迪夫婦的兒子而往對方住所,吃完果批後大戰一觸即發。

荷李活好友紛探望

記:那麼,荷李活的朋友有來過法國探你嗎?
波:有,像合作過《鋼琴戰曲》(ThePianist)的艾德烈邦迪(AdrienBrody)、夏里遜福(HarrisonFord)和積尼高遜(JackNicholson)都有來探我,還有米亞花露(MiaFarrow),我們常出去一起吃晚飯。
記:跟你作訪問前看過有關你的紀錄片,你有很多不同的生活經驗,你是否希望自己是個生活簡單的人?
波:這個問題很難答,因有些經驗我的確希望沒有發生過,總括來說,這些事都對我拍電影有很大的幫助。

《作客出醜》
琦姐(右)在茱迪家客廳喪嘔,連累丈夫基斯杜化也狼狽非常。 

《驚變內戰》
兩對夫妻互相單打,繼而變成茱迪(左)與丈夫約翰內訌。

上一代電影較浪漫

記:你是否覺得上一代的電影製作手法,比較浪漫和有趣?
波:我一直都是這樣覺得,現在拍電影越來越難了,我不能想像下一代會變成怎樣。對我來說,每次看到新的題材,我便很有推動力去拍部新片,我需要去挑戰自己,所以我喜歡拍攝不同類形的電影。
記:你拍了50年電影,可否告訴讀者你如何去保持青春和健康?
波:我很愛運動,也吃得很好,有時還在晚飯時喝點紅酒,從不吸煙,只在派對中偶爾吸雪茄,其他則是遺傳基因了。

故事簡介:兒爭執變豆泥戰爭

電影《躁爸爸狂媽媽》改編自美國百老匯東尼獎最佳戲劇及英國奧利花戲劇獎最佳新喜劇《豆泥戰爭》(TheGodofCarnage),講述茱迪科士打和約翰韋利是在紐約市生活的夫妻,因兒子與琦溫絲莉及基斯杜化華茲的兒子發生打鬥,繼而相約在茱迪家談判。本片由公園兩位小孩打鬥引發(圖),但全片大部份都是發生在茱迪家中兩對夫婦由文明理性的對話開始,漸變成互相討伐,針鋒相對,最後引發夫婦間內訌,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