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零用錢》,杜魯福(楚浮、特呂弗)1976年作品,在今年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特別放映,不是一場,而是兩場。一場是免費招待中學生,一場公開售票。公開那一場,已經差不多滿座了。
其實我直至現在這一秒鐘,都不覺得法蘭索瓦杜魯福誕生80週年,或者胡金銓誕生80週年,必須特別紀念慶祝。這只是一個「小」的齊頭數。「大」的齊頭數是100週年(譬如艾倫圖靈)、200週年(譬如查爾斯狄更斯)、300週年(譬如昂山素姬至愛的巴海貝爾)。不過來到「大」齊頭數,逝去的固然已經逝去,活着的亦未必繼續活着,這是個問題。
逝者若仍活着,胡金銓可能會慶祝八十大壽,這是中國人傳統習慣。法蘭索瓦杜魯福就未必。你看長壽的尚盧高達(1930-),大杜魯福兩年,兩年前,尚盧高達八十大壽,起碼沒有牽動國際電影界。
冥壽,更重要?電影節藝術總監李焯桃說台灣也紀念胡金銓誕生80週年!
很慶幸Google和「香港國際電影節」都活力充沛,不像我,每天只做最迫急的事情。所以Google都紀念了杜魯福。今年2月6日,杜魯福生日,Google在法國的每日版頭,刊登了杜魯福三套電影劇照畫:四百擊、祖與占、最後一班地車。謝謝「香港電影資料館」王麗明轉貼了面書!
《零用錢》中學生招待場,大會堂第一任經理陳達文先生會現場致詞。我無能面對群眾,如無意外,只能錄音小談了。至於我渴望同場放映的丁文俊作品《貓之四百擊》,原來技術上暫時無法落實,很遺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