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團體呼籲企業今年最少應加薪8%,才可在扣除通脹因素後,打工仔有實際工資增長。按筆者近期在各食肆的觀察,通脹猛於虎,要得以改善生活環境,實在是一大難題。
商家放棄質素賺到盡
一碗70多元的清湯牛腩,墊在整碗蘿蔔上的只為四塊「薄切切」牛腩;一份40多元的雞翼檬粉,主要配料雞翼的數量與一般食肆相約也是三隻,但其份量實在慘不忍睹,每隻雞翼僅比拇指大少許。以上兩個經驗得出的結論是,即使餐廳沒有加價,但份量明顯有所減少,對於人工增幅大有機會跑輸通脹的基層市民來說,在高通脹的情況下,未來的生活將是十分艱難。
不過,筆者也發現一些餐廳,在價格及份量保持一貫水平。相信所有餐廳同樣面對租金及食材價格上升問題,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食完某些餐廳的食物,會感到「背脊骨落」,有些則仍然「抵食」﹖值得留意的是,「背脊骨落」情況多數發生於連鎖食肆,而不是獨立經營食肆,也許你會提出,連鎖食肆不是受惠於大量採購,可享有較大議價能力,亦在營運、運輸、勞工等方面,降低成本。
筆者不能否認租金對食肆有一定的成本壓力,但相信這並不是最大問題,出現這差異相信是基於餐廳的商業策略。部份商家為賺取最高回報,放棄食物質素,這將影響顧客忠誠度,最終受害的是餐廳,就如筆者已決定不再幫襯該縮水「清湯牛腩」及「雞翼檬粉」餐廳了。
張一鳴
NeutronPacific創辦人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