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油照頭淋 辣味四射

滾油照頭淋 辣味四射

四川菜味濃香辣,跟味濃的牛肉本來便是天生一對,而要將牛的香味發揮至極致,便要配合不同的食法。今次陳師傅便以牛作主題,創製出以傳統結合新手法的「太牢十品」,由微辣帶香的牛筋凍至辣到想投降的水煮辣牛,吃得人一口牛香。

記者:謝翠玲
攝影:周旭文、黃子偉
示範:雲陽閣總廚陳啟德師傅(23750800)

陳啟德@雲陽閣總廚

入行數十年,出生自四川家庭,祖業為豆瓣醬製造商,家人均從事入廚工作,所以自幼耳濡目染,加上他好學不倦,博覽群書,故對四川及廣東廚藝都有深入的研究。陳師傅於04年獲頒法國美食協會專業廚師勳章,只有極少數的名廚能榮獲此專業資格。

四川人愛牛

出生自四川家庭的陳師傅對於四川菜式當然熟悉,他說四川人愛吃牛,最經典的川菜夫妻肺片便已見精髓,以牛肉為主料,配以肺、心、舌等製成。陳師傅今次以古時天子祭祀選用牛肉,並稱之為「太牢」作靈感,創製了「太牢十品」菜單,由牛腱、牛冧肉、牛柳、牛舌以至牛筋等部位都運用到,而且按所用部位的特性,配以帶香、麻和辣的配料如黑虎掌菌、松露油、四川辣椒、藤椒油等作佐料,將牛的濃郁肉香充份發揮。

■牛筋在廣東菜中多作燜煮,今次變成牛筋凍,賣相高雅晶瑩。

■牛冧肉肉味濃而肉質厚,適合炮製川菜。

■四川人愛吃風乾牛肉,貪其味道濃郁。

■辣椒乾和花椒粒要由四川運來,香味最足。

水煮牛坑腩

最初傳統的水煮牛是用老牛,以水煮熟後,加點辣來拌吃。今次的水煮牛用滷水牛腩,口感更軟腍,在多重的辣椒乾和辣椒粉上,淋上滾油,麻辣香便一併跑出來。

材料

滷水牛坑腩(連湯汁)8両、大豆芽(熟)4両、油300毫升、花椒粉/非洲辣椒乾(切片)/粗辣椒粉/辣椒乾/蒜苗(切片)/蒜茸各1茶匙

水煮汁:薑/葱/蒜茸各半湯匙、豆瓣醬/花雕酒各1湯匙、麻辣醬4湯匙、水750毫升、老抽/生粉水各少許

做法

1.大豆芽鋪上切件牛坑腩,湯汁留用。

2.燒熱油,下薑、葱、蒜茸以中火爆香,加豆瓣醬、麻辣醬、水和湯汁煮滾,再下花雕酒、老抽煮滾,加生粉水成水煮汁,淋在牛坑腩上。

3.花椒粉、非洲辣椒乾、粗辣椒粉、辣椒乾、蒜苗、蒜茸鋪在牛腩上,淋上已燒滾的油,即可將麻辣香逼出。

藤椒油海蜇花牛筋凍

今次陳師傅將牛筋製成膠質凍粒,配上帶茉莉花香味的地道藤椒油。香麻而不辣的牛筋凍,質感跟同樣晶瑩的海蜇迴異,有雙重口感。

材料

海蜇頭/牛筋各21/2両、藤椒油1/2湯匙、黑芝麻少許、紹酒/鹽各1湯匙、糖半湯匙、上湯1公升、滷水包1個

做法

1.煲滾水,加入原件牛筋汆水,撈起。

2.牛筋加入紹酒、鹽、糖、滷水包和上湯,蒸21/2小時成牛筋凍,放凉後切粒,淋上一半藤椒油。

3.海蜇頭放入滾水中汆燙,撈起冲水,切粒,再冲水至水清無味,灑上黑芝麻,淋上餘下藤椒油。

松露油麻牛肉絲

四川式牛肉菜較愛保留牛的原有肉味和質感,像這個菜式將牛肉手撕成絲再炸,保留原有質感,配以傳統四川麻辣油和西方松露油作拌料,激發出全新的香辣口味,是佐酒佳品。

材料

牛冧肉4両、滷水料1份、松露油1茶匙、鹽少許、麻辣油1/2湯匙

做法

1.原件牛冧肉加入鹽和滷水料醃過夜,隔水以大火蒸11/2小時,放凉後拆絲備用。

2.燒熱油至60-80℃,放入牛肉絲,炸至乾身撈起

3.將牛肉絲拌入松露油和麻辣油拌勻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