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新系統誤差減至30公里

特稿
新系統誤差減至30公里

風暴吹襲本港的時間、登陸地點,與本港天文台的預測總是有偏差,甚至與鄰近的內地、日本、菲律賓等六至七個氣象中心,在同一時間的預測也不同。本來各個氣象當局都是收集到相同的風暴數據,然後進行分析,為甚麼仍然不同,應該相信哪一個?本港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柏緯解釋說,是因為目前南中國海一帶只依靠衞星探測到風暴的雲圖數據,「大家係唔知道個風嘅確實情況」。

機身裝探測器「收風」

本港天文台與政府飛行服務隊參考美國在西北大西洋探測風暴方法,用飛機直入風暴內探測實況。天文台從加拿大購入一套先進氣象儀器,安裝在飛行服務隊一架捷流41型定翼機,兩邊機翼末端分別有全球衞星定位系統接收天線,左邊翼尖則裝了圓柱形的氣象數據收集探測器,配合機內的電腦中央處理器,分析收集的數據,即時傳送到本港天文台,再透過預報系報分析,向市民發放風暴訊息和預測。
陳柏緯指出,過去只得衞星收集的數據,各個氣象當局的預測可能差異高達兩成以上。新系統採用後,預測風暴抵港24至48小時前的路徑,誤差範圍由50公里已減至30公里,「係咪吹到香港,會清楚啲」。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