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恒基地產(012)又有機會私有化恒基發展(097)。恒發唯一收入來自杭州錢江三橋的收費,受政策改變影響,收費期限於本周一到期。恒發表明,若失去此業務又未能物色新項目,將變成現金公司,到時會被港交所(388)要求停牌或除牌。 記者:高淑嫻
恒發07年底把中華煤氣(003)39.06%股權售予大股東恒地後,只經營馬鞍山環通公路及錢江三橋兩個內地收費項目,資產規模大幅縮減,2010年再把前者售出獲利,目前只持有錢江三橋60%股權,去年為恒發帶來2.99億元收入,按年減6%。恒發去年純利1.08億元,跌34%,末期息2仙。
恒發昨收報0.63元,總市值只有19.2億元,扣除恒地持有69.41%股權,街貨只有30.59%或9.32億股,假設恒地以現價提出私有化,只需出資5.9億元。
曾兩度遭小股東否決
恒發去年底持有現金13.55億元,等於每股現金0.44元;資產淨值18.39億元,主要是現金及無形經營權4.5億元,相當於每股資產淨值0.6元,貼近現股價。粗略計算,即使恒地提出以資產淨值兩至三成溢價私有化恒發,涉及資金只約7億元,得以收回一間持有現金超過10億元的公司,仍然划算,最重要是還主席李兆基一個心願,成功簡化集團架構。
恒地為了直接持有煤氣股權,曾於02及05年先後兩次建議私有化恒發,但兩次均被小股東否決;直至07年底,恒地換手法直接向恒發購入煤氣股權,加價後成功獲小股東通過交易。
錢江三橋收費到期
今次恒地正好有機會借內地部門政策改變來私有化恒發。恒發表示,本周初獲通知錢江三橋暫停收費,恒發正向有關部門周旋,可能出售股權或爭取賠償。
公司表明,若失去錢江三橋的經濟利益,公司可能物色新項目,但如果無項目,則變成現金公司,港交所可能以公司未有足夠營運規模或資產為由,要求公司停牌或除牌。市場相信,李兆基不會任由恒發停牌,故有機會重提私有化,讓小股東套現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