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盈喜不再代表是「喜」訊!早於1月份發盈喜的大成糖業(3889),去年純利增長61%,但短債由6.15億元爆升至17.54億元,竟較公司市值14億元還要高,若財政狀況未能迅速改善,便隨時有可能進行大規模集資。業績曝光後,股價昨日即跌4%,報0.92元。
記者:楊智佳、陳韻妍
大成糖業主要生產甜味劑,產品主要用於食品及飲品加工,公司早於1月13日發盈喜,股價隨之起舞,由0.82元升至2月即日高位1.2元。業績前股價開始回落,雖然公佈去年多賺61%至1.44億元,但細閱其業績後,便能發現財務狀況實在嚴峻。
據大成糖業財務資料披露,公司須於一年內償還的計息銀行借貸,由2010年底的6.15億元激增至2011年底的17.54億元,高於市值的14億元,短期銀行負債相對資本的比率亦達到68%。即使公司聲稱去年9月收購帶來的應收賬4.27億元已全數收回,但銀行借貸仍與市值相若,債務水平嚴重偏高。假設公司以全數手頭現金4.97億元還債,再利用經營現金流找數,同時完全不作投資,其短債能否在一年內清還,惹關注。
買玉米廠 孭七億債
該公司財務狀況突趨惡化,主要原因是去年9月以5.1億元向母公司大成生化(809)購入玉米提煉廠房,作價以每股1.35元發行約3.78億股支付,不過,大成糖業同時要承擔7.49億元短債,才導致高負債水平。
公司管理層表示,打算進行一至兩年期的銀行貸款作再融資。不過,公司較早前收購違反一筆信貸協定,因此要提早今年6月底前償還5000萬元餘額。市場人士估計,除非公司願捱高昂息率,否則再融資或有阻滯;即使配股集資,以市值14億元計算,便須作出大比例發股集資,才對減債產生具意義的作用,股價則有機會嚴重受壓。
大成糖業財務總監李志勇表示,公司為減債,將推遲資本開支,錦州3個廠房要延後發展。該公司曾發行台灣預託證券(TDR)集資的剩餘資金9000萬元,用途亦由「高檔牛肉產品業務的營運資金」改變為「一般營運資金」,引證了公司因資金壓力減少投資。
母公司同樣債台高築
至於母公司大成生化,去年純利升近3倍至13.1億元,每股賺40.3仙,擬派末期息2仙,短期計息銀行借貸亦達57.89億元,跟市值相若,同樣債台高築,相信難助大成糖業度難關。集團聯席主席劉小明表示,因面對內地銀根偏緊,公司將長債轉為短債,但若內地銀根放鬆的話,公司便期望轉回長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