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香港與重慶 民主與民粹 - 李平

盡論中國:香港與重慶 民主與民粹 - 李平

香港和重慶,是近年讓中共高層最頭疼的兩大城市。重慶的薄熙來、王立軍,香港的梁振英、唐英年,為爭搶民意支持,所言所行漸漸脫離北京的掌控,如今,王立軍「叛逃」事件結束了重慶鬧劇;梁振英、唐英年主演的特首選舉鬧劇,也即將落幕。無論是出於兩大城市在中國的地位,還是出於兩大事件對中國政治、政制的影響,北京豈能不反思?
全國人大、政協「兩會」閉幕後,北京宣佈免去薄熙來的市委書記、王立軍的副市長職務,但在民間引發的反彈,遠遠超過當年陳希同引咎辭職、陳良宇被免去政治局委員。司馬南、孔慶東等左派悍將繼續公開讚頌薄熙來、批評溫家寶,重慶市民也公開打出愛戴薄書記的橫幅,至少證明薄熙來拉攏民心的功夫已見成效。

貪腐令民眾走回頭路

薄熙來在重慶發起唱紅打黑的政治運動,的確如溫家寶所指是沿用文革手法,但問題在於為甚麼會有那麼多學者、民眾受落?顯然,是現實社會出現的問題,讓一些人寧願走回頭路。這些問題包括官員貪腐令民眾利益受損、警匪官匪勾結令民眾安全受威脅、信仰崩潰令道德滑坡,薄熙來不是透過推動政制的民主改革去解決這些問題,而是以政治運動去迎合民眾的的期望,進而建立個人的聲望、地位,是典型的民粹手法、文革手法。
與薄熙來相似的是,香港特首選舉一開始就是一場民粹的競逐,而非民主的競選。梁振英、唐英年在房屋政策、雙非孕婦、長者福利等方面肆意派糖,而非着眼於解決香港貧富分化問題、解決香港政治經濟的深層次矛盾。如果北京只欽點一位候選人,他自然可以像薄熙來那樣建立個人聲望,但豬狼相爭之下,只能劍走偏鋒,着重打擊對手,結果損人不利己,令特首選舉烏煙瘴氣。
鬧劇的結局往往是反高潮的。王立軍闖美領館求庇,打黑英雄淪為變節貪官;唐英年揭行會密謀鎮壓反23條示威,恪守官場倫理淪為笑話。他們既毀去先前打造的自我形象,又捅到了中共的痛處,都令中共丟盡面子。重慶事變、香港風波同樣證明,中共繼續打壓民主,只會催生一些野心家,以玩弄民粹催谷民望,再以民望向北京逼宮,無論成敗,都將引爆政治、經濟震盪。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