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會拍板 1362億起第三條跑道港史上最貴基建

行會拍板 1362億起第三條跑道
港史上最貴基建

【本報訊】行政會議昨批准機場管理局擴建第三跑道,工程費達1,362億元,是本港史上最貴兼填海面積最大的基建,估計新跑道2023年啟用。機管局計劃以「用者自付」原則處理工程開支,包括考慮徵收「機場建設費」;參考國際經驗,旅客每程最少多付100元。
記者:鄭啟源 蔡建豪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在記者會說,第三條跑道仍須過環評、融資及市民三關,未來24個月先作環評及設計規劃,2015年才最終定案。融資成本須最精確的估算,方法包括政府注資、發債或借貸等,未考慮上市。她指第三條跑道可令機場島提供14萬個就業機會,經濟效益會蓋過目前的估算成本。

最快2023年落成

機管局行政總裁許漢忠表示,未來兩年將斥資1億元作環境評估,同時進行詳細設計及融資研究。其後一年,要完成申請環境許可證、填海工程刊憲及批核財務安排等法定程序,最快2015年動工,估計工程需時8年,最快2023年落成。
機管局早前曾委託滙豐銀行為獨立財務顧問,為跑道工程作財務可行性研究。計入每年向政府派發的股息,工程會有1,020億元資金缺口。許漢忠指世界各地機場都會採用「用者自付」原則,由用家承擔擴建費用開支,包括徵收機場建設費,但細節未有定案。
消息指,機管局每年約有八成溢利用作向政府派息,政府若停收股息作為注資,可為機管局帶來300億元資金,另500億元資金可透過向市場借貸或發債融資,餘下資金要通過徵收機場建設費等措施解決。按現時每年有5,000萬名機場旅客計算,若當局徵收建設費10年,估計旅客每程最少付100元。

建設費或轉嫁旅客

香港航空公司代表協會副主席吳祖獻指,會內77家航空公司都歡迎建第三跑道參考其他機場經驗,向旅客徵收的建設費一般約港幣百餘元,若機管局同時向航空公司開徵建設費,或要將成本轉嫁消費者。國泰企業發展董事包偉霆指,額外成本必反映票價上,但建設費仍為未知數,屆時票價視乎市場而定。
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祥國認為,收建設費合理,既彌補部份成本,也可將徵費作彌補空氣污染、碳排放增加等社會成本開支。天文台助理台長劉心怡指,第三跑道距大嶼山較遠,山勢引起的風切變較現有跑道弱,落成後可作主跑道。惟新跑道接近屯門、青山一帶,需研究會否引致風切變。

第三跑道概要

落成:2023年
工程費:1,362億元
填海面積:約650公頃
新增設施:長3.8公里的第三跑道及滑行道、60條登機橋的客運廊、100個飛機泊位的停機坪、長約10公里的旅客捷運系統、長32公里的行李輸送帶
資料來源:機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