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諜網迷蹤》要帶清醒的腦袋進場

蘋影話:《諜網迷蹤》要帶清醒的腦袋進場

來到二十一世紀,瑞典導演湯瑪斯阿佛遜(TomasAlfredson)竟然要拍上世紀美蘇冷戰時期的間諜影片,而且還要忠於約翰勒卡雷(JohnLeCarre)的原著,全片最多開過五、六槍,耗用的子彈數量,人家一秒鐘內已比你多十倍,飛車、爆炸場面欠奉,那是典型的自殺行為。小說三十多年前已拍過頗為精采的迷你電視片集,當時演英國特工史邁利的是阿歷堅尼斯。今次勒卡雷是監製之一,看來導演亦得到原著作者的祝福(或牽制?),寫實主義的風格令人回味再三。
六十年代諜戰片興起,主要有兩條創作路線,其一側重商業娛樂趣味,以占士邦片為代表,其二較多刻劃人性和鬥智鬥力,最膾炙人口的作品有馬田烈特導演的《柏林諜影》,薛尼盧密的《冷戰間諜網》,和薛尼富里的《倫敦間諜戰》,前二者都改編自勒卡雷的間諜小說。勒卡雷本身曾經擔任英國政府軍情六處(MI6)的情報員,所以他的間諜小說一紙風行,並多次被搬上銀幕。問題是今天的電影觀眾,尤其是年輕一代,進戲院是為了腦袋休息。這種電影太傷神了!

撰文:黃國兆

http://blog.yahoo.com/freddiewongkwoksh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