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170億元的辭職信 - 盧峯

國際Z世代:170億元的辭職信 - 盧峯

自從金融海嘯後,投資銀行、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成了「過街老鼠」,政客、壓力團體以打擊他們為樂,中外影視製作人則爭相揭發他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真面目(《金錢帝國》、《奪命金》……),連行內人也加入唱衰的行列。最新近又最轟動的例子莫過於一位叫GregSmith的高盛前僱員在《紐約時報》發表辭職信,指控高盛迷失本性,不再以客戶利益為本,反而當客戶是「布偶」、「羊牯」,肆意把有毒資產或沒人要的高危金融產品推銷予客戶,一方面賺取經紀費及交易佣金,另一方面則把風險從公司轉予客戶,令高盛的賬目更亮麗。
事件一傳開,高盛門前登時堆滿採訪的傳媒,公司的股價更一度大跌超過百分之三,後來才逐步喘定。可以說,這是一封史上最昂貴的辭職信(一度令高盛市值損失170多億港元)。
GregSmith的辭職信其實並不長,沒有甚麼驚人的內幕消息,沒有指控公司出現甚麼犯罪行為,更沒有點名指控某位高層是罪魁禍首。想看甚麼絕密內幕的人其實可能會有點失望。但只要「嗒」清楚信的內容與用語,就不難知道GregSmith的矛頭根本不是針對某個人或少數人,甚至不是針對高盛,而是在「踢爆」整個金融業的貪婪與腐朽,讓人深深感到出售有毒資產予客戶,把明知風險難以評估的東西包裝斬件出售,鼓勵客戶冒不必要不見底投資風險根本不是個人或少數人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問題,而是制度及遊戲規則問題。
GregSmith的信如此轟動當然也因為他是高盛的員工。在華爾街大行中,高盛不但聲名最顯赫,不但盈利能力最高,她更是行內的傳奇。遠的不說,過去二十年來至少有兩位美國財長是高盛人,包括克林頓的財長魯賓(RobertRubin)及為小布殊服務的保爾森。任何大deal或大型拯救行動包括九八年LongTermCapitalManagement(LTCM)爆煲收拾殘局都必然有高盛的份兒。現在連這家殿堂級的投資銀行也被撕破假面具,被揭發原來把客戶當「羊牯」,怎不令人對高盛以至整個金融業的信心信任大打折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