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任內最後一次「人大記者會」,臨別依依,溫總堅持感性。
溫總一感性,講話語氣便特別抑揚頓挫,很有朗誦的感覺,語速自然慢得讓人着急。我試着學人大代表那樣筆錄「首長的話」,溫總的講話,最容易記清楚,一邊記,一邊喝茶吃果仁,竟也可以記得一字不差。
聽溫總講話,心境要平和,不然就會激動得忘記思考。比如他說「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奮鬥一天!」聽這話你就要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感動得馬上流下熱淚,不然的話,就來不及細想:中國那麼多中央領導人,為什麼要搞得溫總在退休之後還如此不放心,還要拚上最後「一口氣」?如此壯烈,是不是暗示下一任接班人的能力──?有道是「聽話聽聲,鑼鼓聽音」,溫總會不會話外有話呢?
於是再回想當年溫總說他想在有生之年去台灣,「就算到那天走不動了,爬也要爬過去!」那一天,許多感性的台灣同胞聽了這句話,都激動得熱淚亂流,但也因此,竟沒有一個人想到這會不會是溫總在徵求一部輪椅。
所以,聽領導講話,一定要心平氣和。領導感性,由他感性,你不要感性。領導激動,由他激動,你不要激動。不然,就領略不到領導的真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