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YouTube看奧巴馬角逐連任的17分鐘宣傳短片"TheRoadWe'veTraveled"實在有點感慨。短片開首是2008年11月的芝加哥GrantPark集會,那時跟同事擠在大群中外記者當中,見證着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誕生,看着奧巴馬一家四口走到台前跟群眾致意,觀看他在演說中承諾將帶來轉變。不管你是否贊同奧巴馬的政見或觀點,但他至少帶來了新意與憧憬。
不到四年,奧巴馬正式啟動他的連任選舉工程。只是,當年的新鮮感與憧憬已幾乎一絲不剩,當年的"Changewecanbelievein"口號銷聲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一張成績表和一張倦怠的臉。
撇開他的滄桑感,奧巴馬的成績表又如何呢?根據短片,他的成績主要包括:制止經濟崩潰、挽救美國汽車工業、通過醫療改革、格殺911元凶拉登、結束伊拉克戰爭及撤走所有駐伊美軍、重建美國的海外形象。以頭四年任期而言,奧巴馬的成績表算相當不錯。就以醫療改革為例,從杜魯門總統開始就已在醞釀推動,經兩黨十位總統都沒有寸進,直到他任內終於順利改革醫保計劃,增加了病人特別是低收入及失業人士的保障。至於除去拉登這個眼中釘更可算是A級的表現。
若跟上一任民主黨總統克林頓相比,奧巴馬的表現優勝許多。克林頓頭四年任期幾乎沒有甚麼看頭,只有接踵而來的醜聞。可是,從選舉形勢來看,1996年克林頓連任的把握卻比現在的奧巴馬大得多。為甚麼有這樣的分別呢?簡單來說是:"It'stheeconomy,stupid!"
1996年美國經濟不但從九十年代初的衰退明顯復蘇,更因為高新科技熱潮出現而欣欣向榮,令美國人feelgood,他們自然支持現任總統再做四年。2012年美國經濟雖比2008年的崩潰邊緣好些,但失業率仍在百分之八以上,樓市仍然低迷,美國人根本未看到"MorninginAmerica"之類的希望。當經濟不景時,把怨氣怒氣宣洩在現任總統身上是自然不過的事,此所以奧巴馬的民望沒有多少起色,他在宣傳片上也不敢大打經濟牌或希望牌,只能借湯漢斯誠懇動聽的旁白提醒大家,「不是奧巴馬的話情況只會更壞」。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