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鹹魚 學溝米 遊走西營盤

摸鹹魚 學溝米 遊走西營盤

「保育」二字聽得多,親身體驗才夠深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早前帶領救恩學校二年級生,到西營盤考察老舖,鹹魚欄、理髮店、舊米舖,連在這區上學的細蚊也沒來過,尋常物都變成新奇事。

記者︰芒果姐姐
攝影︰錦文哥哥
鳴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http://www.cache.org.hk)

西營盤=西邊的軍營

活動的目的是讓細蚊親身體會保育的重要性,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高級項目主任Oscar哥哥問:「知道西營盤這名字有甚麼意思嗎?」細蚊搶答:「西邊的軍營!」對!據說西營盤曾是駐港英軍營地,「香港開埠之後,英國人發展維多利亞港,西區成了華人聚居之地,加上位處沿岸,成為上落貨的主要碼頭。當時的租金便宜,交通方便,吸引很多海味藥材店在此經營呢!」

第1站 鹹魚欄大發現

一行人走入梅芳街,一間以鐵皮搭建的商舖就是「伍惠記鹹魚欄」!以為鹹魚欄又腥又臭?老闆娘伍太將它打理得乾淨整潔,「這小檔是我老爺的心血,他退休了就讓我和先生接手,一做便20年了。」從前未發明冰箱,醃鹹魚是保存魚肉的方法之一,現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上本地魚穫減少,對鹹魚的需求亦大減。

從美孚來的熟客張先生
這兒價錢老實,鹹魚又靚,希望他們能夠經營下去!

a.鹹魚欄就在路邊以鐵皮搭成,很有舊風味。

b.浩俊:「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馬友鹹魚,摸上手凹凹凸凸的,好得意!」

c.製作「霉香」鹹魚得先將鮮魚發酵,再加鹽醃製曬乾;「實肉」鹹魚則不用發酵,直接醃製就可以了。

★同學仔爭相與鹹魚影相留念!咔嚓!

溥心:「西營盤開了好多大商店,但我想小店留下來,因為家人都有經營食肆小店,我和媽媽都會去幫襯小店支持一下。」

第2站 舊米舖學溝米

白米不是在超市買的嗎?從前的人可是到米舖買米的!「德昌泰米舖」有逾50年歷史,白米都用大木桶分門別類,更有專人送貨上門,服務超貼心。老闆鄭先生18歲開始在米舖幫忙,現在70歲了。他說:「以前米舖比銀行還多,現在無人承繼,區內又開了幾間超市,做得幾耐得幾耐!」

老闆鄭先生
街坊來買米,我就送貨,七層高的唐樓也由我一個托上去!

大大桶白米!

★從前人們會溝米來吃,即是將不同口感的米混合,煮出來的白飯會更好吃。將兩袋不同種的米倒入大鐵盤,雙手將米拌勻即可。

★鄭先生只用算盤結賬:「從前幾亳子買到一斤米,現在賣5至7元一斤。」

第3站 人情味理髮店

「友記理髮」由胡師傅和陳師傅一同經營,兩個老友鬼鬼拍檔60年。他們說:「60年代披頭四風靡一時,標誌性的長髮被爭相模仿,當時沒有人來剪髮呢!」剛巧有熟客來剪髮,只見陳師傅手起刀落,不消10分鐘就剪出清爽髮型!

★超過80年歷史的二手理髮椅,是全真皮製造。

★蔡先生(左一)幫襯了六、七年:「出面的店剪不到我的要求,他們才是真正的老師傅!」

★這是剃耳毛的工具,有剃刀、耳挖和棉花。

★小童剪髮才25元,真是便宜!

★門外用油漆漆上紅白鈄紋,令人想起舊式理髮店門前轉呀轉的「花柱」燈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