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市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隱於市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這個晚上出席傳媒要人的飯局,可不是為了美食而來,雖然一眾文化人皆屬識飲識食之輩。為的是想見見我們心目中的智者,退休後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智者是別人對他的稱呼,他自己可不會封自己為有智慧的人。飯局場面熱鬧,接近混亂。出席者口吐狂言,卻也不算是胡言亂語。我們用刻薄言語,批評公眾人物是那麼容易,一如某等議員站在道德高位發言時的嘴臉,說有多難看就有多難看。說他們是正義化身,我們打死也不會相信,更不會同意。
飯局中大家愛說什麼就說什麼,很自由的,卻當不得準的,是說過就算。智者從不說別人的不是,他是深明言語謬誤的道理。人在情緒高漲時說的話,理智失控,逞一時之快,卻往往遠離事實真象,用惡毒的辭句來批評某等有頭有面人物,痛快是痛快,卻往往有欠公允;說的人自己也往往變得一般醜惡了。
新約聖經中有這故事,眾人都拿起石塊擲向他們認為有罪婦人,祇有耶穌拿起石塊不擲,說:「你們當中誰沒有過犯的,沒有犯過罪的,就用石擲那婦人吧」。那年代的群眾仍肯自我反省,他們聽過這番話,都把石塊放下,逐一離去。這年代的群眾是向目標人物「打」了再說,但求過癮,不求真相。法治社會要定一個人的罪,得講證據,得由法庭作出裁決。我們都自行「開庭」,作出判決,連不少立法議員都有此失控行為,整個社會陷於亢奮狀態,那現象成了常規,沒有例外了。
面對這樣不堪、難看的政治局面,大家都想智者站出來發言,說幾句公道話,讓大家知道用邏輯思維來分析問題,那可不是學術遊戲。把有關符號推理,引證現實生活上,一樣可行的。
問題是傳媒願意冷靜分析問題麼,大家可以冷靜看事件麼。飯局上一眾傳媒大哥,說起話來,比市井之徒更激動,更不講邏輯思維。當然,他們知道這等話是局限於一室之內,不用求證事件真偽,對所講的話,亦不用負責。
智者聽着聽着,不加入討論,知道用激烈言詞來說個痛快,讓大家不滿情緒,得以宣洩。這個晚上,智者的冷靜、沉默不語,對我們的傳媒人、文化人竟沒有啟示作用,大家都不聽他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