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導航:抽水潮爆發 港股無運行

投資導航:抽水潮爆發 港股無運行

新一輪企業抽水潮爆發,為乍暖還寒的股市澆上一盆冷水。交通銀行(3328)配股,為內銀增資潮揭開序幕;負債比率偏高的內房股展開發債之旅,雅居樂(3383)、合景泰富(1813)及碧桂園(2007)等相繼向股東伸手,資金緊張情況不言而喻。抽水公司不分好壞,即使是績佳、由超人大仔(李澤鉅)掌舵的長江基建(1038),手握60億元現金仍要伸手集資。經驗告訴我們,抽水活動令市場資金變得乾涸,更有抽散大市之虞。投資者現階段入市值博率不高,不如候低撈底。

內銀:資本需求緊地方債堪憂

李澤鉅掌舵的長建,亦加入抽水行列,市場資金逐步變得乾塘。 設計圖片

內銀抽水潮再湧現!為應付中銀監7月開始實施的新資本需求,交通銀行(3328)率先在上周公佈在A、H股市場定向配售集資570億元人民幣。市場人士預計,交行打頭陣後,多隻內銀都已排隊抽水集資,規模可能超過3000億元。

高盛擬再沽工行

儘管計算相關資本細則未出台,但市傳大型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及總資本充足率最低要求為9.5%及11.5%。除交行外,招行(3968)和民行(1988)之前已提交集資申請,農行(1288)同樣未能達標,勢必成下一家最迫切需要集資內銀(見表)。
內銀「計時炸彈」還包括地方債問題。根據審計署數據,2010年地方債總規模為10.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未來三年將有4萬億元地方債到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日前透露,去年地方債規模不減反增,扣除償債後,新增債務仍有3億。
人行行長周小川早前坦承,今年內銀將面臨資本金不足問題。麥格理估計,各內銀需要在2013年底前合計集資388億美元(約3026億港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十二.五」期間,內地五家大型銀行面臨約40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缺口。
另外,多間持有內銀股權的外資財政緊絀,極可能短期內部署減持,當中高盛近月不繼在市場進行試盤,計劃再減持工行(1398),對內銀股價可謂雪上加霜。

內房:調控未鬆綁儲彈藥過冬

內房抽水潮的恐慌最終成真,由碧桂園(2007)前周搶飲頭啖湯,配股集資31億元開始,上周輪到合景泰富(1813)、雅居樂(3383)及中海宏洋(081)接力跑出,以發債方式集資,後兩者合共涉及約76億元。在內地樓市如無底深洞的調控下,內房水緊情況短期料不變,這場趁市況風平浪靜而引發的吸錢風暴,恐怕才剛剛爆發。
內地自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樓市政策鬆綁言論屢次傳出,但最後都落空;相反,房價調整未達標的論調,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卻講完又講,上周三重提時,推冧中港股市之餘,更對內房股踩多腳。以目前已公佈業績的內房股看,大部份淨負債未見惡化,不過分析普遍認為,內地樓市不振、成交回落,即使面對現實降價促銷,但這以售樓回流資金的如意算盤,恐怕亦會繼續不響,先發制人儲定彈藥,為內房今年必然之舉。

恒大、世茂有隱憂

內房爆發抽水潮的猜測早在上月下旬已經傳出,當時被指正在市場測試水溫的五大潛在抽水內房股,有兩間已經落實行動,雖然當中的集資大熱門龍湖(960)早前放榜後,表明沒有集資壓力,但仍未表態的恒大(3333)及世茂(813)則仍然有隱憂。再加上,內房末期業績相繼推出,且股價每下愈況,市場人士更相信,集資潮陸續有來,並且會是一場「鬥快遊戲」。

其他:高存貨困擾體育股水荒

抽水無分版塊,趁市好認錢唔認人,友邦保險(1299)月初宣佈,大股東美國國際集團(AIG)配售持股,以27.15元配售17.2億股,相當已發行股本14.3%,套現467億元,主要向美國財政部還債。
友邦配股前曾升至29元樓上高位,3月5日停牌宣佈後,翌日開市即跌至配售價,隨後慢慢收復,上周五報28.4元,但仍未回到配股前水平。

361度搶先發債

長和系主席李嘉誠雖澄清不會撤資,但上周系內長江基建(1038)率先抽水「撤資」,以每股45.75元配售5090萬股,套現23億元,通告指,資金將用作一般用途。
摩通上周發表報告,估計港股中有潛在配股股份,該行以資本開支計劃,及現有槓桿水平計算,七隻股份有機會集資,包括利豐(494)、恒基地產(012)及東亞(023)等(見表),至於會以債或股集資,摩通分析指,若股市持續上升,相信企業較渴望在股市中抽水。
至於抽水高危股,則首選受高存貨困擾的體育股,上周361度(1361)搶先發行1.25億美元(約9.75億港元)五年期可換股債券,息率4.5厘,換股價3.81元。其他同業如匹克(1968)及安踏(2020),去年存貨分別升26%及36%;中國動向(3818)已發盈警;李寧(2331)1月亦發可換股債券,體育用品股再抽水不足為奇。

《業界意見》
內銀股勿沾手

靈獅控股主席黃偉康:
「現時最危抽水板塊係內房股,每間發展商打算劈價求售,但要填補債務未必容易,過去幾年地價貴,成本高,建築成本亦不低,家賣樓速度放慢,又難向銀行借錢,集資壓力好大。內銀會否抽水,要視乎內房帶來多少壞賬風險,炒股要避開內銀內房和運動用品三個板塊。」

內房股候低吸

海通國際中國業務部副總裁郭家耀:
「內房和體育股集資相信是個別例子,相信不會重演09年內銀抽水潮的境況。負債一向較高的內房股,因融資困難,料向股東伸手的機會較大,而管理層未必想攤薄股本,故多會選擇以發債形式集資。現時港股大調整的機會有限,內房股若調整一成,應是理想的入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