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院違規勁增三倍 浸會最多

私院違規勁增三倍 浸會最多

【本報訊】私家醫院年年賺大錢,但卻沒妥善照顧病人及提升服務質素。衞生署去年發現私家醫院有20宗違規個案,較2009年及2010年大增約3倍。浸會醫院違規8宗屬最多,包括沒為病情轉差病人提供緊急護理,及對育嬰室與手術室病人監察不當。署方已向所有醫院發出書面警告信。
衞生署現時只有11.5名醫護人員負責巡查12間私家醫院,去年巡查134次,較2009及2010年多。該署去年發現20宗私院未能符合實務守則,或《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要求的個案。2009年及2010年分別只有5宗及6宗違規個案。
浸會醫院違規個案最多有8宗,其次是仁安及聖保祿醫院各有3宗,荃灣港安及寶血醫院各有兩宗,聖德肋撒及播道醫院各有1宗。嘉諾撒及港中醫院過去3年零違規。
去年違規個案中,7宗屬臨床護理問題,如浸會醫院沒緊急處理轉差病人、對育嬰及手術室病人護理觀察不足。兩宗人手安排問題,如浸會醫院麻醉科醫生輪值安排不當。兩宗疑因私院為求賺錢,將非產科病房用作接收及護理產婦,包括仁安醫院。聖保祿醫院的員工未獲醫生評估,便為病人使用約束衣;還有兩宗安排病人簽手術同意書不當等。

應即時公佈或列黑名單

衞生署表示,已就所有個案向醫院發出書面警告,並要求改善。署方可根據《醫院、護養院及留產院註冊條例》,為符合房舍、設備及人手的私院註冊;若私院有不合適情況,署方有權取消註冊或拒絕其重新註冊。目前沒有私院被取消註冊或拒絕其重新註冊。
浸會醫院表示,該8宗事件中沒有病人死亡,該院已根據衞生署要求實行改善措施。聖保祿醫院表示,3宗事件中沒病人受傷,當中兩宗是病人向衞生署投訴;護理人員未經醫生評估,便為病人穿約束衣,是因員工為免病人傷害自己,使用其他方法無效後,才用約束衣。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副主席李國麟表示,衞生署應增聘人手加強巡查,即時公佈違規私院名稱或列入黑名單,以增加阻嚇力。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現時署方對私院的監管及懲處不足,必須修改發牌條件,與公立醫院一樣,當私院發生違規事件立即公佈,「好過罰佢哋錢」。

去年部份違規事件

醫院:浸會醫院
事件:
‧麻醉科醫生輪值安排不妥善
‧手術室復蘇區及育嬰室的護理觀察安排不妥善
‧員工為一名病人錯誤注射急救藥物
‧醫療儀器保養監察系統不足
‧安排病人簽署手術同意書程序不妥善

醫院:聖保祿醫院
事件:
‧未有委任兒科專科醫生為新生嬰兒部顧問
‧安排病人簽署手術同意書程序不妥
‧員工未經醫生評估為病人使用約束衣

醫院:荃灣港安醫院
事件:
‧核實病人身份機制不足

醫院:寶血及播道醫院
事件:
‧電力系統不足,未能足夠保障病人

資料來源: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