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環球經濟復蘇乏力不利於石油需求,但伊朗核問題引發石油禁運風波,中東軍事衝突升級,都令近期國際油價急升,布蘭特期油年初至今已上升近兩成。由於亞洲經濟對石油倚賴程度甚高,油價飆升令市場擔心,亞洲的增長前景可能受壓。
在2010年,亞洲(除日本)地區的石油消費佔世界總額達23%。除中國和印度主要用煤以外,區內各國的能源需求均以石油為主,約佔整體的46%。除馬來西亞以外,各國均為石油淨進口國。
油價急升對亞洲的貿易平衡、經濟增長、通脹、政府補貼負擔,以至企業盈利等,都可構成直接影響。油價若持續上升10%,亞洲各地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就會減少達10至45基點,當中以南韓及泰國最為敏感,而馬來西亞則反而可提升約20基點。油價大幅上漲更會推高投入成本,令隨後數季的通脹壓力上升。假如油價升幅全部轉嫁至當地物價,則每桶油價上升10美元,就會導致亞洲(不包括印度)的消費物價指數平均上漲0.6%。印度的消費物價指數亦會上漲0.9%。
南韓泰國貿易最傷
在印度、印尼和馬來西亞,由於當局使用財政預算直接補貼燃油,假如這些國家不相應提高當地的燃油價格,其財政結餘就可能會因油價上漲而惡化。如果每桶油價上升10美元,印度和印尼的補貼增幅估計會達到本地生產總值的0.3%,而馬來西亞更會高達0.6%。
至於貿易方面,作為區內石油消費密集度最高的泰國和南韓,則可能會受到最大衝擊。假若每桶原油價格上升10美元,兩國貿易結餘的跌幅估計可達本地生產總值約1%。相比之下,馬來西亞反而能從中受惠,貿易結餘升幅可望達到本地生產總值的0.2%。
油價顯著上漲亦會影響企業盈利,尤其是製造業和下游石油企業將最受拖累,而上游石油公司則有望獲利。
短期內,由於過去兩個月的油價升勢並未造成類似以往高峯的按年升幅,投資者亦毋須在現階段過於恐慌。但據估計,伊朗石油供應一旦嚴重中斷,或可將油價推上每桶150美元水平。屆時,亞洲地區的通脹或會再度推高,央行亦可能有需要扭轉目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取向,繼而引發股市波動。
鄧嘉南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
http://www.jpmorganam.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