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分散投資 宜吸高息股債 - 貝萊德

萊德有理:分散投資 宜吸高息股債 - 貝萊德

自古以來,多少皇帝遍尋良方,為的是使壽命延長,甚至長生不老,結果當然都無法避開死亡,今時今日,雖然科學的進步仍未研製出長生藥,但卻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素,醫療發展更讓人們活得比以前長命。按聯合國的統計,全球人口的壽命越來越長,到2050年全球退休人口將較2009年增加近兩倍至20億人,當中亞洲的退休大軍人數將由4億增至12.4億(見圖)。在我們身處的亞洲,上世紀50年代初的人均壽命只有40歲,目前已經延長至70歲;至於香港的預期人均壽命,平均達到82歲,於全球排第二位。
對一個亞太地區生活的健康人士來說,預期的退休生活長達20年之久,有調查指出,逾七成港人擔心退休後沒有足夠的財富支持生活,更長的壽命代表我們退休後的時間亦將更長,未來有否充裕的財富支持生活,成為人生規劃中的必要議題。
為了滿足退休後的生活需要,並維持目前的生活質素,我們有需要建立多元化及以收益為先的投資目標,摒棄過時的儲蓄概念,善用長壽優勢,積累足夠財富儲備。新的退休策略應着重建立明智、靈活的全球投資組合,因應特定需要作出不同資產配置。

勿讓現金閒置

投資者可以採取長線策略,跳出股/債組合的傳統框框,綜合考慮股票、企業債券、商品和非傳統投資等各類型資產。我們要積極把短線儲蓄轉為長線投資,使退休前後亦能獲得豐厚的回報及資產增長。
面對全球低經濟增長及低投資回報的環境,管理退休資金同時面對更大的挑戰;因此,在建構退休投資新策略時,關鍵是不讓現金閒置,並以多元性、靈活性及收益性為投資項目的三大考量。
為達到上述三大條件,投者者宜將目光放得更闊,在傳統的股債類別,不妨考慮一些持續增加派息的穩健型股票,以及帶有較高孳息的企業債券及新興市場債券。在非傳統的投資類別,則可因應通脹情況購入抗通脹債、受惠通脹及新興市場發展的商品,以至其他諸如房產信託基金的另類投資。
總括來說,全球人口結構、經濟增長、投資環境與20、30年前大大不同,為應付退休需要,我們須以新思維建立分散的投資組合,守舊的儲蓄觀念將窒礙我們把握亞洲較高經濟增長帶來的機遇。我們意識到退休的投資需要,應掌握如何擴大收益。

BLACKROCK貝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