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計算賺錢和蝕本比例,即考慮可賺幾多及機會率,以及可虧本多少和機會率,然後將兩者對照。粗略程式如下:賺蝕之比例=估計可賺幾多X其機會率/估計可虧本多少X其機會率。套上數字,如某投資機會可賺$10000,預計機會率是50%,而蝕本時可達$8000,預計機會率是30%,賺蝕之比例便會是:($10000X50%)/($8000X30%)=$5000/$2400=2.08
當然,還得考慮要動用多少本錢,投資1萬元可以甚勇敢,但1億元就會變得保守點。另外,項目之回報率亦為重要。
怎樣計算上述的機會率有數方式,若閣下認為投資經驗豐富,關鍵是要盡量做到對自己中肯,不因對某項目感覺良好而傾向樂觀,但知易行難。
那麼賺蝕之比例要多少才行?沒有普及定律,但筆者建議2比1左右,即每賺2對照蝕1,因若接近1比1就變得與去澳門買紅黑、大小無異。
投資者多傾向樂觀
據此,近數月讀到有關香港住宅市場的評論,看好的最高預期為升15%,看淡的最差預期為跌20%左右,假設相同機會率,賺蝕之比例便是0.75,連1比1都欠缺,實在不太吸引。大部份投資者是傾向樂觀的,太過悲觀的多是恐懼投資而少參與,且近年人類腦袋之研究更懷疑不少人之大腦會壓制負面感覺,這些加起來便可解釋為何(A)經濟金融事故不斷重複發生;(B)部份投資者好像難以「學精」,經常低估風險;(C)部份投資界傾向喜愛「肯定」的投資項目,包括確定會賺多少等。
鍾維傑
「地產得」獨立房地產分析網站
http://www.Real-Estate-Te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