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件簿:花非花 混雜風格

文化事件簿:花非花 混雜風格

近年報章網上化,然後動畫化,讀者看得刺激,其實背後卻是新聞圖片/攝影記者的身價大跌,說來欷歔。
一部份傑出的攝影記者,會在隙縫中尋找出路,例如舉辦個人展覽,提升自己。1978年生於香港,楊德銘(PaulYeung)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影像及傳播」碩士畢業,2000年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畢業後,加入攝影記者行列,曾任雜誌圖片編輯、路透社及《經濟日報》攝影記者,中文大學及珠海書院新聞攝影課程兼任講師,香港攝影記者協會前主席。屢獲香港報業公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頒發的新聞攝影獎項,並於2010年在首屆香港攝影節被選為十四位香港新世代攝影師之一。
人人到花展都拍靚靚花卉沙龍照,但楊德銘的《花非花》系列,拍下香港花卉展的遊人,幽其一默之餘,亦從中揶揄沙龍攝影的陳腔濫調。論者謂楊在創作過程中,作品演變成一種接近戲劇性/編導攝影的風格(Tableau/!Staged!Photography)。楊又親筆題上多首有關花開花落的中國古典詩詞,實行把攝影的藝術性擴闊,以多媒體手法,變成了傳統作畫模式,其實國畫集畫、字、印章等於一身,本身就是多媒體藝術。

記者:何兆彬

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4月14日
地點:刺點畫廊(中環鴨巴甸街24至26號A)
時間:星期二至六,11am至7pm(公眾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