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管樓花銷售手法爭議多時,最新距離立法已進入直路階段,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性城市,增加樓市的透明度,長遠對香港有利,而政府計劃以實用面積作為銷售的量度呎價,相信於實行上問題不大。
運房局早前就規管一手銷售立法進行為期兩個月諮詢,最新已進入立法進行首讀階段,提交的條例草案中主要包括採用實用面積作為銷售的量度呎價、發展商須於24小時披露交易詳情,及將售樓虛假說明及誤導手法刑事化,最高刑罰罰款500萬元及監禁七年。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性城市,買家來自四方八面,政府現透過立法增加市場透明度,可讓買家對香港樓市增加信心,長遠對香港亦為有利,而對於最具市場爭議的是只可採用實用面積作為銷售的量度呎價,雖然於實行初期,樓價會看似颷升約兩成三成之多(因實用率平均約七至八成),或會令部份買家變得猶豫,不過現時不少代理亦會於銷售二手樓時,會同時向買家提供實用面積作為參考,故相信未來單一採用實用面積作銷售,於實行上不會有太大問題出現。
不過,筆者認為,建築面積雖然無實質定義,但同時加入建築面積作參考亦未嘗不可。而且,買家在選購二手樓時,必定會與一手樓作出比較,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二手樓也必然會轉向以實用面積作為量度單位及計價,與一手樓一同採用實用面積將會是未來的主流方向。
Email: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