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長者買保險頻生

誤導長者買保險頻生

【本報訊】消委會過去兩年分別接獲108宗及115宗保險投訴,近半數與銷售手法有關,有76歲文盲婆婆被游說買一份10年後才可取回本金紅利的儲蓄壽險,又有將退休人士被誤導買供款20年總共要供1,000萬元的投資保險。
76歲的李婆婆被銀行職員推銷買一份五年期、保費共25萬元的儲蓄壽險,並十年後即86歲時才可以領回本金及部分紅利。李婆婆家人向消委會投訴,職員誤導年老文盲又無供款能力的長者簽保單,此外,投保書報稱李婆婆無疾病,但她其實患十多年肝病及腎病。銀行否認誤導,不肯取消該保單。
61歲陳太準備退休時,買一份供30個月、月供4萬多元的投資相連壽險。供款期滿後,陳太卻發現計畫實為20年期,總投資額達1,000萬元。陳太感覺被誤導,保險公司最後肯取消合約,退回保費。

人壽保險設21天冷靜期

黃先生於2006及2007年,合共購買110萬元供款人壽保險計劃,因計劃提供5.7%年利率回報,當中1.95%保證定期利息,另外3.75%為增長紅利。但2008年底,黃先生獲告知定期利息及增長紅利會大幅調低至只有0.5%及1.5%,又說兩者皆非保證。
保險公司回覆消委會表示,銷售刊物已經闡明,保險公司有權決定利率。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認為這對消費者不公平,又提醒投保時切忌完全依賴代理及推銷刊物陳述,而人壽保險均設有21天「冷靜期」,期間有權取消新保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