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荷里活有電影公司甘冒大風險,拍了一齣名為「CharlieWilson'sWar」的政治電影。說的是眾議員CharlieWilson如何居中斡旋扯線,讓美國暗地裏資助阿富汗戰士對抗入侵的蘇聯紅軍,令看似銳不可擋的紅軍奈不住巨大傷亡,最終自動撤軍。電影的卡士非常強大,包括湯漢斯與茱莉亞羅拔絲。可惜政治片總是吃力不討好,票房跟投資不成正比,片商損失慘重。
電影末段說到蘇聯敗退後,CharlieWilson希望說服同僚再撥100萬美元資助阿富汗興建學校,教育大批孤苦失學兒童。但他的同僚嗤之以鼻,認為美國打敗蘇軍,目標已達,不應再花資源在這個被「上帝遺棄的地方」,不肯再撥款。後來這些失學兒童有多少變成阿蓋德,塔利班成員,誰也不曉得。
今天,2012年,奧巴馬政府面對同樣的問題。十年前美軍及北約聯軍開進阿富汗,為的是要捉拿或格殺阿蓋德頭子拉登,一方面為九一一死難者報仇雪恨,另一方面也希望直搗恐怖組織巢穴,根除禍胎。去年夏天,美軍終於成功擊殺拉登,不少美國人以及政客認為當年進軍阿富汗的目標已達,開始向奧巴馬施壓要求他盡快撤走駐阿富汗美軍,部份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包括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更以此攻擊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失當,浪費納稅人金錢。
純粹從短期政治利益考慮,美軍大規模撤走看似上策,至少可以省回每年數以百億元的作戰費用。問題是十年來阿富汗政府都未能真正穩住局勢,特別是南部坎大哈地區根本從未被政府有效控制。到近兩、三年塔利班勢力更有捲土重來的趨勢。若果美國及北約聯軍短期內大量撤走,阿富汗現政府不容易站得住腳。最好的情況是國家再分裂成幾個不同的勢力範圍,最壞的情況則是塔利班重佔喀布爾,主宰阿富汗,令這個地區再成為恐怖組織包括阿蓋德的樂土。
當然,單靠美軍留下來不可能令阿富汗改頭換臉,美國及北約還需要在教育,醫療,基建等方面協助阿富汗重生,讓它的人民有可以期盼的未來。假若現階段就撒手不管,過去十年的努力便將白費,未來十年則肯定麻煩多多。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