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個預告:陳可辛將於本月底出書,取名「自己的路」,英文叫做「MyWay」,跟數十年前那部感人至深的馬拉松電影相同,宣示了作者的心意與堅決。出版社是香港三聯,不知道會否很快即有內地簡體版。
此書收錄了數十篇文章,有導演自白與訪談,有由其他導演和明星談論跟陳可辛的合作經驗,有電影評論者對陳氏作品的分析探究,更有陳可辛父親陳銅民談「我的兒子陳可辛」(書內有照片,兩人簡直超級餅印!)全書二百五十頁,喜歡看香港電影的讀者,必買必讀。
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我寫書腰推介,梁文道近年在內地有「書腰小王子」的戲謔稱號,其實,我在香港亦是(我應可自稱「書腰阿叔」),經常有出版社找我寫幾句書腰話語,我見都是我喜歡的作者,故來者不拒。這回,由於書名跟道路有關,我寫了六十多個字,遠超出版社的卅字限定規範:「電影圈,許多人在逐流,極少人肯尋路。逐浪,不費力氣,尋路,風險鉅大。但尋路遠比逐流刺激,而刺激,就是報酬。陳可辛,尋路的人,路途上,冷暖自知,且聽他娓娓道盡。」
香港三月,以至四月,都是「陳可辛月」,一來因為他是這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影人」,將有多場作品放映以及相關研討,二來呢,因為他替香港的nowTV策劃了一個電影頻道(好像叫做「爆谷台」),專門播放熱門華語電影和娛樂新聞,雙喜臨門,他不斷亮相於傳媒版面,曝光率極高。
作為陳可辛粉絲,我當然見他愈多便愈感高興;讓我們接招,三四月,迎接彼得陳。
(編按:蔡瀾先生因事請假,其間暫由馬家輝先生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