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青人三度在小巴上犯非禮罪,法官說他「不能控制性慾」,對社會造成威脅,判他入獄。
慾望不受控制,成了一種病態,教也教不好。不知怎地,看見這段新聞,令人想起曾蔭權。
曾蔭權如果有一天身敗名裂,會不會也是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呢?按理說,一個人活到花甲之年,又做了幾十年公務員,這世界上什麼道理他不明白?公務員什麼守則他不知道?
但他還是要犯,明知故犯,追究起來,就是自我失控,慾望比意志強烈,見了小便宜,手就收不住伸出去,伸出去的手收也收不回,結果就搞成這樣了。
人的慾望一旦比意志強烈,人就被慾望控制,失去了理智。控制不了性慾的人,在小巴上見了女孩子,按捺不住,手就伸了出去。控制不住貪慾的人,在生活中碰到便宜,按捺不住,手就伸了出去。前者非禮了女人,後者非禮了社會價值觀。道理是一樣的,「病灶」也相似,都是一個「慾」字。
這也就說明,為什麼許多不是人做的事情,有人卻做了出來。明明不值得做的事情,卻有人搶着去做。這裏面,比「見識」和「意志」更強大的推動力,原來是慾望。慾望是一鋪「癮」,「性癮」、「貪癮」,「癮」發作之後,六親不認,更遑論認是非黑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