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某個鄉下地方,吃過一道奇怪的菜,它的名字叫「筍」,看起來也像筍,味道與多汁的嫩筍亦無甚分別。邊細嚼慢嚥,邊將信將疑:它,真的不是筍嗎?
它真的不是筍,而是甘蔗,因為太像筍的緣故,所以被當地人喚作甘蔗筍。甘蔗筍其實是埔里名產紅甘蔗頂端嫩嫩的莖心,被層層蔗鞘包裹,剝出來後,呈性感肥美的米白色。
甘蔗入饌,說起來有一段故事。採蔗工人採蔗的時候,往往連同未成熟的幼蔗一起砍斷,當地人生活儉樸,遂將幼蔗頭頂的嫩芯取出,經烹飪後食用,無意間成為地方特色菜餚。
甘蔗筍全人手採摘,且產量有限,要吃到它,也講求機緣。二月份跟老友吃過一道清炒甘蔗筍,一試難忘。用料極清簡,以青葱吊出香味,簡簡單單以鹽調味,吃的是食材本身的清甜,鮮嫩多汁,恍如春筍回到了「那些年」,口腔和心靈一併得享清新味道。
據說甘蔗筍吃法多樣,以芝麻醬調味或佐以意大利醋橄欖油,可媲美蘆筍。川燙後投入冰水,瀝乾水份,拌以中式調味料作冷盤,不讓涼拌青瓜專美。當地人藝高人膽大,將甘蔗筍與鹹菜乾疊放在一起隔水蒸,兩種口感及味道截然兩樣的食材相結合,是鄉土味甚濃的地方菜。最常見的做法,則是將甘蔗筍配上各種肉類,或快炒或慢炖,肉香與蔗香相隨,下次去台南,要試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