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聚焦》
【本報訊】人民銀行減存款準備金率(下稱準備金)往往與中央救市劃上等號。人行行長周小川昨在記者會上向中外記者澄清,指準備金的變動要兼顧內外形勢,這不是為了增強股市信心或使資金流向房地產。 記者:周燕芬
人行上月第2度下調準備金,變相向市場放水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令近期內房交易出現「小陽春」,內銀亦受惠。不過,周小川昨大潑冷水,強調準備金的上調或者下調,主要是調節市場上的流動性、外滙佔款、國際收支平衡、對沖外滙儲備有關,「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並不代表貨幣政策的鬆緊」。
為免大家表錯情,周小川提到,準備金下調釋放出資金,將廣泛地分佈在國民經濟的各個方向,而非增強股市信心或流向房地產市場。就是此解讀,令A股一度腳軟。
政策須兼顧內外形勢
國開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杜征征認為,周行長的表態是在引導市場預期,告訴大家準備金就是下調也不要做太多解釋,為未來的繼續下調打下伏筆。中金發表報告認為,如果信貸需求減弱,阻礙經濟回暖,人行可能直接下調準備金,刺激總需求的擴張。經濟師指,中央為免下調準備金刺激炒風,才為公開準備金變動最新原則。
周小川指,制定貨幣政策除了顧及本土經濟,亦要因應國際形勢。在最近5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過程中,與國際經濟形勢的關係非常密切,貨幣政策變化甚至主要取決於國際經濟形勢。例如出現國際收支順差比較多,人行買入較多外滙,為此吐出的流動性就比較多,此時就需要加大對沖力度,上調準備金,反之就會下調準備金。
準備金下調空間很大
理論上,準備金的下調空間可以非常大,他指現在是20%出頭,九十年代末期曾經低至6%,外國一些國家水平更低。
他補充,人行亦非常重視利率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尤其現在經濟全球化,其對資本流動的影響更為關注。但他同時指出,如果利率上調太快,會導致大量的資本流入,一些新興市場國家正面臨這樣問題,但貨幣政策會不斷努力實現正利率區間。
中國金融機構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107億元,低於市場預期,這儘管有企業機構貸款需求不濟和存貸比監管限制的因素,但也源於準備金率下調不及時帶來的銀行可用資金不足。事實上,人行近年來在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的基礎上,也在利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來發揮對市場的逆周期調節功能,影響銀行機構的信貸投放水平。
人行高官為政策解畫重點
.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或者下調,主要是調節市場上的流動性,而非針對股市與樓市
.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
.要不斷地完善人民幣滙率的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滙率雙向浮動的彈性
.國務院確定關於房地產調控的各項方針政策,其中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實施更加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
.對於台灣的銀行業及台商來說,最關心的貨幣清算問題到現在遲遲沒有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