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誤解捐腎必腎虛逾千患者苦候移植 基金會籲活體捐贈

港人誤解捐腎必腎虛
逾千患者苦候移植 基金會籲活體捐贈

【本報訊】本港現時有超過8,000人患末期腎衰竭,接近四分一患者正輪候腎臟移植。但本港過去兩年屍腎數目不斷下降,活腎移植更少,去年只有8宗活人捐腎。調查指港人對捐腎存在不少誤解,例如會擔心捐腎後會影響男性生育能力,令活腎移植佔換腎個案的12%,遠較外國三成活腎比率為低。
記者:彭美芳

昨日是世界腎臟日,腎臟基金會資料顯示,本港有8,167名末期腎衰竭患者,去年新症有逾千宗,其中三千多人接受腹膜透析(即俗稱洗肚)治療;1,237人接受洗血(血液透析)治療,正輪候腎臟移植的患者達1,827人。
香港腎臟基金會、腎科學會合作於今年1至2月訪問1,884名成人,了解他們對腎病的了解。結果顯示四成受訪者不認識腎臟功能、52%不太清楚自己的腎功能是否良好;但當問及如有家人急需換腎時,有57%受訪者願意為家人捐出活腎救急。
伊利沙伯醫院腎科顧問醫生周嘉歡指出,不少受訪者對捐腎存有誤解,包括16%受訪者認為捐腎會令身體變得虛弱;14%人擔心損害腎功能;9%以為捐腎後不能做劇烈運動,更有3%指男士捐腎後會影響生育能力。

腎主排泄 非生殖能力

她解釋,捐出一邊腎臟後有損腎功能是誤解,「捐出一邊腎臟,以為會好似中醫講嘅腎虛,誤以為影響生殖能力,但腎主要功能係排泄,唔影響生育」。她又指捐贈者越年輕越好,因腎功能較佳。
香港腎臟基金會主席、內科醫生雷兆輝指出,洗腎只能代替部份腎功能,換腎才可治本,一般末期腎衰竭病人需排期5至10年才可換腎,建議親友捐出活腎予病人。
本港過去九年屍腎捐贈數字由2003年42宗,增加至2009最高峯87宗,但之後又下跌,前年只74宗,去年更跌至57宗,較高峯時少逾三成。本港過去一年有166名腎病人換腎,除57人接受屍腎外,只有8人接受活腎,101人是在外地包括內地換腎。
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柏賢表示,在內地換腎風險較高,但本港則嚴重缺乏屍腎及活腎供應,活人換腎個案只佔移植個案的12%,遠低於海外已有約三成人透過移植活腎康復。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則承諾未來加強器官配對實驗室的設備,加快活體捐贈的程序,將軍澳醫院的洗腎中心亦即將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