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經車路突成禁區沙頭角山嘴村一路兩制

必經車路突成禁區
沙頭角山嘴村一路兩制

【本報訊】苦候半百世紀,上月中沙頭角禁區內六條村終獲解禁,但通往山嘴村的必經車路卻突然變成「新禁區」,有禁區紙的車輛亦不能夠駛入,猶如被「封村」;毗鄰行人路卻不受影響,「一路兩制」讓村民摸不着頭腦,他們要求重開車道,逾百村民今日商討對策。
該條山嘴村入村必經車路,長約20米,就在警崗旁邊,村民已沿用30年,但在2月15日凌晨,沙頭角禁區局部解封後,居民一覺醒來,發現車路突然列為「新邊境禁區」。諷刺的是,領有禁區紙的車輛亦不獲准進入。
「條路突然變成禁區唔畀入,又冇講理由,好奇怪囉,村民有乜事點算?」村民黃先生說解禁後一星期,居民仍如常使用該路,但之後突然不准進入。現時村民要將車停泊在警崗外的空地停車場,再徒步入村,但該處只有四個車位,根本不敷應用。
若硬要駕車入村,山嘴村路的另一端還有個路口,不過山嘴村村長巫納新表示,該段路是私家路,除了不能隨便使用外,更必須「闖」過一條足有一呎闊的坑渠,駕駛技術稍遜,車輛即隨時落坑。就記者所見,該段私家路現正準備建屋,村民最終亦無路可用。

村民今舉行大會商討

巫納新指出,沙頭角禁區被封鎖60年,居民在區內自由活動,只要持有禁區紙的車輛,均可使用禁區內道路,估不到解禁後,車路反變「新禁區」,村長和村民更被蒙在鼓裏,一夜之間猶如被「封村」,比以前更為不便。
山嘴村前村長黃天生指出,村內約有十戶村民需要架車上班或出外購物,其他居民亦會乘的士出入。他說過去一直跟政府部門討論將小路擴闊,「家唔止冇擴闊,就連入村小路的車路都變成禁區,搞到居民好唔方便。」
據知當局一直無計劃開放該路段,惟事前沒有向村民清楚交代。經連日磋商,警方同意將路段暫時開放,但周末除外,直至另闢新路。巫納新表示,村民不同意新安排,今日將舉行村民大會商討方案。
保安局發言人回覆稱,就縮減邊境禁區的覆蓋範圍及配套的保安設施,局方曾多次諮詢鄉議局、區議會和鄉事委員會,包括連接山嘴村兩部份的兩條行人隧道的保安措施,警方一直與沙頭角鄉事委員會及有關村代表保持緊密聯繫,並獲得當地居民普遍支持。

背景資料:臨近中英街未能全解禁

沙頭角禁區內六條村的村民「重獲自由」,但山嘴村卻只獲局部「解凍」,原因是部份村範圍,位於沙頭角墟近中英街位置,當局以附近一帶不時發生跨境犯罪活動為由,拒絕全面解禁山嘴村,故現時山嘴村民仍處「半開放」。
沙頭角有不少具歷史價值的遺蹟,例如日軍碉堡等,位處沙嘴村附近,吸引不少遊客在解禁後前往參觀。村內有五姓族人,包括邱、羅、黃、巫、徐等大姓。
而出生於沙嘴村的AlanYau(邱德威)的故事堪稱是村中傳奇。早年移居英國的AlanYau,隨家人在當地經營餐飲業,他在倫敦開設的中餐館Hakkasan(客家山),成為第二間獲得米芝蓮星級的中菜館,並於06年獲頒授OBE勳銜。
其後他將Hakkasan和Yauatcha(丘記茶苑),以過億元出售予中東財團,計劃在香港和上海再創其飲食王國。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