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公立醫院疑有女童感染腸病毒後死亡。威爾斯親王醫院一名8歲女童,上周四因出現發燒及喉嚨痛等病徵,經急症室入院,其後併發腦炎,需轉送該院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至昨日早上死亡,初步懷疑與感染腸病毒有關。傳染病專家表示,即使腸病毒未達高峯期,但兒童仍有感染風險,家長需要繼續注意孩子的個人衞生。
入院後情況逐步轉壞
威爾斯親王醫院發言人表示,該名8歲女童上周四經該院急症室入院,情況逐步轉壞,其後更併發腦炎,於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醫,直至前晚病情急轉直下,經搶救後延至昨日早上病逝。女童的樣本仍在化驗當中,但其病徵顯示有可能與感染腸病毒有關,須待進一步結果核實。衞生防護中心回應查詢時則表示,未有接獲相關呈報。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腸病毒一般於夏天及初秋時才到達高峰期,患者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及喉嚨痛等徵狀,部份人口腔會有疼痛的潰瘍,以及帶水疱的皮疹,嚴重者更可以出現如腦炎、腦膜炎及心肌炎等併發症。
腸病毒可分成多種型號,當中以EV71型殺傷力最強,本港去年便有一名14個月大男嬰因感染EV71型腸病毒死亡,另有一名9日大初生女嬰感染該病毒後併發腦膜炎。
兒科專科醫生余則文指,近日因感染腸病毒求診的兒童也有增加,其中有嚴重至入院的個案,鼻腔樣本同時感染腸病毒、流感及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提醒家長倘發現孩子高燒不退,或神志不清,都是出現併發症的徵兆,必須及早求醫。
家長應注意兒童衞生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提醒家長,本港現時雖並非腸病毒高峯期,但也有可能出現零星嚴重、甚至死亡的個案。他提醒家長們切勿鬆懈,要繼續注意家中幼童及嬰兒個人衞生,例如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嘔吐物或嬰兒的尿片後要徹底洗手,染有鼻或口腔分泌物的玩具或用具,也要以1比49濃度的家用漂白水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