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幣升值前景欠奉,偏重交易炒賣的不交收遠期合約(NDF)市場,年初以來交投量進一步萎縮,財資界指出,相比人民幣升值熾熱的高峯期,現時日均交易量減少近半,其中原因與對冲基金顯著減縮坐盤參與有關。記者:劉美儀
不過市場正靜望,近日人民幣在岸(CNY)中間價水平走勢,以評估後市是否仍有潛在波動性。
滙商指出,反映市場對人民幣走勢看法的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價,3個月及以下短期合約已與現貨價打平,即期內不存在升值空間,以往最多交投量的1年期不交收合約,折讓價現亦縮至100點子以內,即市場預期1年內,人民幣升值僅約0.2%。
屬自由市場定價的人民幣離岸價(CNH),上周五尾市報6.3045,與年初比較僅升約0.57%;CNY上周五收報6.3091,較年初更微跌0.14%。
不交收遠滙交投大降
滙豐銀行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副主管兼香港交易主管陳紹宗表示,隨着市場對人民幣升值憧憬冷卻,不交收遠期合約交投量亦進一步下降,年初至今,日均交易額約跌至30億至40億美元,較前年末季及去年首三季人民幣升值熱時,日均交投量達70億至80億美元明顯減縮。
雖然難以量化在市場的交易佔比,但他同意,對冲基金是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主要參與者,升值看淡,有關交易額自然相應減縮。
東亞銀行(023)貨幣及利率交易部主管陳德祥稱,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交投量年初以來,較升值高峯期時下跌一半並不為奇,從市場訊息及經紀交易中,估計以往活躍於該市場的對冲基金,坐盤活動已大為縮減。
滙商說,「睇好」人民幣升值時,對冲基金會沽出美元兌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即買入人民幣不交收遠期),或同時買入人民幣認購期權賺錢。
短期內人民幣升值前景黯淡,但財資界正密切觀察市況轉角訊號。兩會期間,人行行長周小川謂,不排除擴大人民幣滙率浮動區間,目前每日上下浮為0.5%。
在岸離岸差價乏吸引
中信銀國際財資部執行副總裁兼司庫陳鏡沐認為,其中一個轉角訊號是看CNH波幅,若其與CNY滙價重新擘闊,至吸引交投興趣的合理差距,如最少相距約300、400點子,波幅有望逐步出現並帶動交投興趣。現時兩者僅相差數十點子,接近打平局面。
另一指標是1年期不交收遠期合約折讓價會否循序拉闊,他說,現階段難評估上半年人民幣交投氣氛是否續淡,因市場情緒一旦轉變,波幅及交投可迅速恢復。
陳紹宗亦指出,CNH與CNY滙價差距若拉濶至300、400點子,交投興趣料會增加,市場亦正注視,近期CNY中間價定價走勢,以評估後市發展。
陳德祥稱,當前人民幣升值前景看淡,從監管角度看,是適宜擴大滙率改革的時機,近日CNY中間價高低互開,外界不排除是央行測試水溫;若市場對人行擴大區間的關注逐步提升,CNH波幅可能會相應增加,吸引更多交投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