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專訪】爭議多年的灣仔會展第3期擴建工程至今未有定案,經營展覽業務的筆克(752)主席謝松發認為,灣仔的會議展覽中心於展覽旺季已超負荷,不擴展就拿不到新生意。
記者:周燕芬
負責會展中心日常營運及會場租務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副董事總經理梅李玉霞於上月直言,以前會展中心是全亞洲第二大,僅次日本。去年只跟大中華區比較,會展面積只排26位。作為用家的謝松發接受訪問時接棒,以「超負荷」三字形容會展第3期擴建工程實迫在眉睫。
客戶愛去會展多過機場
他說,對於本港展覽業的發展,現時位於機場附近的亞洲博覽館使用率尚未飽和,然而灣仔的會議展覽中心於展覽旺季則已超負荷。因此,擴展是有必要,因為會展地點交通方便,客戶「偏向到灣仔會展,唔鍾意到機場!」會展擴大展覽場,就可以接更多生意做。「餐廳設100個位只可以做100人生意,設1000個位就可以做1000人生意。」
中國、印度等亞洲區內新興市場紛紛積極拓展展覽業務,不過謝松發始終認為香港和新加坡的展覽業「好好多」,因為這個行業靠人才經驗,「唔係讀完書出嚟就識做」。
香港和新加坡的展覽業水準始終較高,業務遍及全球展覽業的謝松發分析,因為畢竟兩地的展覽業務起步較早,2、30年前已開始發展,累積的經驗和見識均較其他城市為多,「服務畀印度、上海、北京好好多!」這一行靠人才、經驗、知識,做車展、做奧運、飲品、飛機展各有不同之處「唔係讀完書出嚟就識做」。
內地二線城市需展館
展覽活動為無煙工業,可以帶動旅遊、酒店、餐飲以至經濟發展,內地各城市也紛紛興建展覽場館。他認同內地二、三線城市也需要有一個當地的展覽場館,因為當地政府部門、當地企業開會也需要地方,亦可推廣當地旅遊業,就如一個城市需要路、橋、機場等基建設施。
他不認同各城市興建展館會造成浪費,或者開始時使用率只有三成,然後慢慢增加;即使最終失敗,也可以轉作其他用途。例如80年代上海唯一的上海展覽中心,現在已變身為餐廳和搞活動宴會場所,可以舉行容納1000人的時裝展。
當然若舉行國際性大型展覽活動,相信今後仍會集中在上海和北京這兩大城市。
會展中心場地不足情況
‧會展面積原為亞洲第二,現只排大中華區26位
‧交通方便,令客戶偏好,加重負荷
‧現有規模已限制展商接新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