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銀燈外的夢露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水銀燈外的夢露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看過《MyWeekwithMarilyn》(情迷夢露7天),再找作者ColinClark原著來印證電影與日記體裁式傳記兩者之間的差異。Colin二十四歲那年當上羅蘭士奧利花的第三助導,負責打雜,跑腿工作。原著刊登了瑪莉蓮夢露本人與飾演她的MichelleWilliams,亞瑟米勒與演他的DougrayScott,還有飾演ColinClark的EddieRedmayne。把真人與電影角色互調,現實人生與光影世界混在一起看,不看註釋,可不會知道哪個是電影角色,哪個是真人來的。
一九五六年瑪莉蓮夢露到英國拍喜劇《ThePrinceandtheShowgirl》,那一年,夢露三十歲,ColinClark二十四歲。夢露於一九六三年自殺身亡,Colin則於二○○二年辭世,沒機會看到他的日記為導演SimonCurtis提供了大量珍貴資料,描繪了夢露的奇異行為,反映她的內心世界。讓他拍成《MyWeekwithMarilyn》。
半個世紀前的英美文化有著極大差異,在舞台上,羅蘭士奧利花是優秀舞台劇演員,而夢露則是銀幕上的天皇巨星,她沒有一套既定的演技法則,她的演技是天生的,要求她拍電影,像在舞台上背誦對白,咬文嚼言,可會苦不堪言,兩人是火星撞地球,那不是一次愉快的合作,但從中擦出的火花,對他們日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導演不是在重拍那套喜劇,有關場景都成了綠葉,要襯托出來的是一段微妙感情,那才是牡丹。在英國的日子,夢露是寂寞難耐。Colin對她的暗戀,發乎情,止於禮。
Michelle飾演夢露,恰到好處,把她的寂寞都呈現出來。那幾天,夢露扮演一個她最渴望的角色:做回自己。她的孤寂,不是扮出來的,那是她真實人生景況。祇是現實不容許她過尋常日子,她的光芒要在銀幕上散發開來。一星期的相處,對Colin來說,足夠回味一生,對夢露而言,那是一場短暫的夢。夢醒,她得返回美國,過她不怎樣愛過的水銀燈下生活。
無法得知當年那幾天這名第三助導與夢露的相處,是怎麼一回事。就Colin的著作與拍出來的電影所見,那該是夢露至為開心的幾天,抽離現實世界,她不用扮演什麼,做回自己就好。她的生活,多了真情流露時刻,這微妙感覺,點到即止最好。電影好看,日記好看,因為什麼都沒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