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內地一手樓市屢傳減價風,農曆新年後,不少樓盤減價幅度由八折至六折都有,讀者可能會開始猶豫,降幅如此大,內地樓價是否已經見底?就算未到底,又是否已至合理水平?
發展周期較香港短
利用收益差原則,可以發現過去內地四大城市的樓價變幅,與租金回報息差關係密切;但隨着回報率近年由7%至8%急跌至現時的2%至3%,收益差呈現負數,供樓或持貨成本越趨上升,令樓價對利率/信貸政策的敏感度隨之飆升。可以說,國內樓價越來越受政策影響。
歷史規律顯示,上海二手房價幾乎與收益差同步波動,而後者更領先樓價近一年之多。假定租金上升趨勢持續(即上海年底住宅租金再升5%),基準息率在年內下跌50點子(算是寬鬆了),兼且房貸息率下浮15%(相對現在沒有折扣,亦屬於政策放寬),則上海二手樓價應可再跌一成左右,於第三、四季時見底。當然,如果利率既不下調,房貸率折扣亦欠奉,則今年滬樓可能要再跌多些才觸底。
以上分析純粹由融資成本對回報的角度出發,但是現在是貨多客少,短期內仍是買家市場。對發展商較有利的因素,是內地發展周期較短,非香港般動輒要三至五年才由地塊變成樓房,鎖定資金較少,是內地至今仍無大發展商破產或賣盤的原因。不過,中國任何資產市場都幾乎是政策市,更遑論對經濟增長及地方財政舉足輕重的樓市,故大家仍須留意期內的政策轉變。
王震宇
Bricks&Mortar分析員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