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出世,你已經憎我,你根本不想要我,你叫我情何以堪,我的媽媽。
世上最殘忍的距離,是身邊一個不愛你的媽媽。你全身都是抗拒、不願甚至有些鄙夷,像發亮的尖刺長期在提醒我們,我在你生命中是極其多餘煩厭的障礙。離開我你就自由你就快樂、你就綻放好看得像孔雀開屏的神采亮光。你越好看我越難受。恨就恨血脈相連,有種原始的感應相通,一般媽媽的心跳聲是:噗噗,噗噗,或者,BB,BB的;你的心跳卻是:不要,不要。我感覺到!我強烈的感覺到你強烈的不要我。我還是個胚胎,我不明白,不理解,但我無退路無餘地已感覺被唾棄,在你腹中,我早已是個荒廢了的棄嬰。十多年來,我是個母愛缺氧呼吸困難的孤兒。
婚姻事業家庭,我都要毀了你,我要報復,報復你不愛我,報復妳虛偽地在我身邊扮演母親,而妳演得那麼爛,我厭惡這虛偽。可惜我感覺得到。你不能怪我,要怪就怪你也沒好好掩藏你對我的厭憎。我不理解,理性上你給我照料,感性上你希望我沒有出生,我不會讓你好過。你不愛我,就恨我吧!讓我們互相毀掉對方的一生。
如果《我兒子是惡魔》的16歲Kevin要寫信給母親Eva告白,大概就如上。電影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原作是一封封Eva寫給前夫的信,慢慢把一個十級恐怖的家庭悲劇像殷紅的血般吐出。影片也像吐血,Eva內傷得殘破不全痛不欲生,被親兒的七傷拳由零歲打到16歲。BBCfilms這出品好看得劇烈地難看,難看是看得辛苦,苦一對母子角力相殘得不見血已封喉,不觸也痛觸了更痛,你在黑暗的座位上很痛。他一出世就不合作,哭得呼天搶地,六歲仍要用尿片,近乎猙獰地特意給母親賴屎添煩,在父親面前他一派稚子無知天真,在媽媽面前他義無反顧地:你不愛我,我就同你玩嘢。Eva像誕下了魔鬼怪嬰。故事如夢魘穿梭過去現在,已經無法正常生活的Eva像被世界驅逐了的悲傷行屍,由Kevin出生到16歲,葬送了Eva一生。她罪有應得嗎?她有罪也無辜,其實她很努力,但永遠徒勞。是Kevin的錯嗎?他邪惡得可憐。片中不停洗手的Eva洗得掉被街坊淋的紅油,卻擦不去罪疚的滿手鮮血,她愛兒子多一點,他會不那麼扭曲嗎?這希臘悲劇反戀母情結滲滿恨母劇毒,兒子完全是「Machiavellianmiscreant」,偏偏值得無限同情。他多想她愛自己。導演把黑暗到絕的故事拍得劇味逼人,TildaSwinton演的母親奧斯卡連提名都無是六月飛霜錯錯錯!拿影后她都當之無愧,那種靜靜地七孔流不見的血之深,她放工後應該要心理輔導療養排毒。
本片專餵電影蟲,連配樂都那麼一流,當年輕快草率做父母,音樂輕狂百無禁忌,如今伴Kevin成魔是一首Nobody'sChild,悲哀蝕骨。影片剪掉了這段,Eva探監時Kevin告訴她:「為什麼我殺掉老師、同學、爸爸、妹妹,而不幹掉你?因為我需要你做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