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獅隧火警成因撲朔迷離,水務署指起火原因或是工人吸煙及電線短路所致,但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建造工程學系主任陳子明質疑上述推斷,認為漏電會觸動斷電裝置,工人吸煙在潮濕天氣下亦難燒着非易燃的瀝青布。陳指「元兇」可能是用於燒軟瀝青易鏟去的「火槍」,懷疑外判工未掌握「燒軟瀝青」技術,以為猛火就加快軟化速度,結果燒着瀝青內的纖維引致火警。
他解釋,用了40年的食水管瀝青布要修復,需去舊換新,難以如水務署所謂的在原有瀝青面鋪上保護層,要鏟去這些舊瀝青,一般需要明火,用火槍燒軟瀝青令其剝落,是行內常見方法。
「有火花先燒得着」
消防工程師林振敏說,瀝青是可燃物品,正常情況下,沒有明火不會燃燒:「瀝青唔係好易燒着,有火花先能夠燒得着。」
獅隧公司回應指,隧道內設有包括水簾系統的防火設備,但由於今次的火警情況特殊,隧道地底平時不會有人進入,亦無雜物及易燃物品,因此沒考慮過地底會發生火警。據公司了解,隧道底的位置無防火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