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肝炎正值峯期 食物須熟透防感染科大成果 飛蛾細胞抑戊肝

奪命肝炎正值峯期 食物須熟透防感染
科大成果 飛蛾細胞抑戊肝

【本報訊】本港近年的戊型肝炎感染個案暴增,今年首兩個月已接獲42宗,其中兩名壯漢死亡,嚇怕市民。礙於戊肝無預防疫苗,令人防不勝防。香港科技大學近年首度以飛蛾細胞提煉免疫蛋白,成功研發出戊肝疫苗,專家冀五年內完成人類臨床測試,盡快推出市場。
記者:梁麗兒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戊肝個案由06年34宗,增至前年及去年分別118及119宗,成為本港目前最常見的肝炎病毒。上月更有33人感染,已打破過去五年的單月紀錄,反映病毒走勢凌厲。中心分析今年首兩個月42宗個案,患者介乎33至85歲,全部屬偶發性感染,多數入院治療。
其中兩名分別為62歲及48歲男子死亡。當中62歲男子發病前曾打邊爐及吃豬內臟,1月下旬出現急性肝衰竭,曾留醫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延至本月初不治。48歲男子則同時感染乙型肝炎,上月病逝。另一名急性肝衰竭的46歲女病人,過往愛吃生滾豬膶粥,病發後靠女兒捐肝保命。中心提醒市民,每年2月至4月為感染戊肝高峯期,預計稍後有更多個案,呼籲市民保持飲食衞生,進食煮熟食物,慎防感染。

科大專家將戊肝病毒基因,注射入飛蛾細胞內,以提煉免疫蛋白。

飛蛾的蛋白特質,最似戊肝病毒的天然蛋白,故免疫效果較佳。
資料圖片

盼五年內人體測試

各國均全速研發戊肝預防疫苗,包括科技大學前年與北京綠竹生物製藥合作,利用飛蛾細胞研製戊肝疫苗。實驗室將戊肝病毒基因,注入購自美國的飛蛾細胞,提煉出相關的免疫蛋白作疫苗。該校生命科學部教授謝雍指,飛蛾細胞一直被醫學界使用,過往曾用作研製子宮頸癌疫苗,由於飛蛾幼蟲可無限繁殖細胞,故成本比其他動物細胞便宜,並簡化了提煉蛋白的程序。
該實驗室曾利用其他動物細胞進行今次研究,但研製出的蛋白免疫性低,謝教授補充,唯獨飛蛾的蛋白特質,最似戊肝病毒的天然蛋白,令其免疫效果較佳,故最終以飛蛾細胞作研究。
謝雍教授預計五年內能完成疫苗的動物及人類臨床測試,希望最終能推出市場。據他了解,除了本港,美國也正在研製戊肝疫苗,正步入第三期研究。